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对“四大问题” 深化“三大认识” 做好“三篇文章”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宁波象山亚帆中心雄姿展现

    

    

    编者按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是宁波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2021年1月底,市委首次明确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宁波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2022年2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作为宁波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发展蓝图更加清晰。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课题组结合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目标提出一年多来的实践情况,对标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之都”和“六大变革”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路径,分析当前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公式~]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面临“四大问题”

    

    

    回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提出一年多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1、建设工作目标分解的细致化具体化程度还不够,有“方向”但还不够“具象”

    从2021年提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目标到2022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深化和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一年多来,全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这些工作与成果还处在初始阶段。如何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目标的具体落地,各部门各行业如何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如何做好建设目标的行业细分、工作任务的年度细分等,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问题。

    2、经济发展短板明显,创新驱动能力仍不足,有“突破”但亟待“提升”

    与居全国发展前列的城市相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主要有:一是主导产业仍不明显,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数量较少。二是2019年以后,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但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占比仍然较低,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三是科教及高端医疗等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在高端制造和产业升级所必需的顶端研发资源上,在近似体量的城市里,是唯一没有“985”和“211”大学的城市。近年来,随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的发展进步和一些科研院所的引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宁波的科教实力,但现有科教资源的规模和水平,相比国内同经济量级城市,还显得比较薄弱。科教资源相对短缺导致的人才储备不足、研发能力不强,是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动力和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原因。

    3、港口和城市发展的联动以及海洋和人居环境的融合还不充分,“滨海”但尚不“亲海”

    港口作为宁波发展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宁波的港口实力日益壮大,优势日益显著,但港口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城市后方经济腹地还没有很好地联动;同时,宁波对滨海这一区位特点的利用目前主要还停留在依托港口发展临港经济方面,海洋文化与人居环境融合度还不够高,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利用、海洋文化的宣传推广还不够充分,与国内主要滨海城市相比,城市聚居地离海太远,“亲海”不足。

    4、城市能级和影响力与“大都市”的要求还有距离,“发达”却欠“现代感”

    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宁波统筹发展还不够,建成区面积相对较小,城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中心城区竞争力较弱,对都市圈周边的辐射带动还不够。城市建设整体推进相对缓慢,没有真正摆脱陆上交通末梢地位,对外交通建设整体落后于全国交通发展节奏,是唯一没有入选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计划单列市,至今没有特等火车站(2020年全国已有69个特等火车站),栎社机场是4E级机场。城市能级、城市品质与“大都市”的要求仍有距离,总的来说,就是经济“发达”但城市欠缺“现代感”。同时,宁波对外宣传较为薄弱,一定程度导致宁波城市的知名度弱于同经济量级城市,甚至弱于部分次经济量级城市,城市“品牌化”效应还不够明显,影响力不足。

    [~公式~]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要深化“三大认识”

    

    

    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发展目标理解还不够明晰。今后一段时间,要学深学透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上。具体来说,要深化“三大认识”: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认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指示精神的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寄予厚望。他在主政浙江期间,就十分关心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建设。2002年12月,他在宁波调研时强调,宁波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必须起好领跑作用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基础,再创优势,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繁荣大文化,努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宁波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品位,建设现代化大都市。2004年6月,再次明确要求:要继续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此后,又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多次对宁波做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战略擘画,既为宁波勾画了发展蓝图,又为宁波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目标的提出,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宁波“努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的政治担当。

    第二,回溯目标源头,深入认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是宁波城市发展目标的赓续传承、迭代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城市围绕“港口”发展的奋斗目标逐步清晰、逐步丰富、逐步深化:从1980年7月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把宁波建成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到1984年7月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确认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并对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涵作进一步阐述;从1994年6月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的奋斗目标,到2017年2月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宁波城市的发展与“港口”这个最大“资源”始终紧密相连。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到“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目标的提出,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的赓续传承、迭代升级。

    第三,胸怀发展大势,深入认识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是新时代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

    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斗目标,是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宁波经济社会规模化发展和城市能级指数级跃升的应时、应势之举,这个目标既符合中央和省委对宁波发展的要求与期待,又突出了宁波城市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这个新的奋斗目标以现代化先行,统筹陆海发展,促进港城融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宁波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际大都市迈进,更好服务于全国全省大局。

    

    [~公式~]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要做好“三篇文章”

    

    

    “现代化”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建设方向,“滨海”既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优势又是建成特点,“大都市”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成果实体。要紧扣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之都”具体目标和“十个聚力”重点任务,细化具化发展目标任务,推动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1、从建设目标和方向上看,要做好“优化结构、增强驱动”的文章

    今后几年,宁波要着重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发掘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跟上海、杭州等国内先进城市实行错位发展,聚焦高端制造领域,加快形成具有强优势的主导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规模能级,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增加值。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补足三产总量短板。提升服务业产业层次,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扩大本地消费规模和拓展域外消费增量,争取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持续推动服务业在扩总量、优结构、聚空间、促改革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同时,突出创新赋能争先,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关键核心基础件等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布局创新空间,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争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把建设区域科教创新中心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实现率先突破,在大力推进本地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基础上,学习借鉴深圳、青岛等城市经验做法,全力引进名校、名院、名人,集聚高端科教创新资源要素,培养和扩大人才储备。

    2、从建设优势和特点上看,要做好“亲海近海、打造品牌”的文章

    宁波城市“因海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临港工业是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宁波实施产业立市的重中之重。因此,临港经济仍有可为,临港优势还可深挖。要继续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拉长港口经济产业链,密切港口发展与自身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要积极探索利用海洋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积极探索海洋文化和人居环境的融合发展,聚合“海丝古港”“世界第一大港”这些与海洋相关的招牌资源。推动海洋与文化、旅游、娱乐休闲、餐饮、居住、度假等产业的广泛深度融合,使城市的海洋特色更加鲜明,海洋文化更具辨识度和感染力,人居和海洋的关系更为密切,擦亮宁波城市的“海洋名片”。同时,宁波城市“因海而生”“与海共生”,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尤其注重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协调,形成“滨海”同时“爱海”,“亲海”同时“护海”的局面,使人居和海洋的关系更为和谐,实现人类对海洋的“反哺”。

    3、从建设成果和实体上看,要做好“提升能级、扩大影响”的文章

    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发展是系统工程,是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奋斗目标。在练好“经济基本功”、GDP争先进位的基础上,要在城市发展上做足文章。进一步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品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做大做强都市化平台。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完善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大体系。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宁波都市圈建设,建好甬舟、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推动余(姚)慈(溪)统筹发展,将宁海、象山打造成为宁波南翼重要增长极和辐射台温地区的门户。以更强的城市功能、更优的城市品质、更大的城市规模、更高的城市能级,扩大城市影响,吸引、汇聚更多资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