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汪皛 陈彦翰)6月15日,已参加完高考的镇中学子王尧琴,为自己告别高中生涯、开启人生新阶段,又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她和父母在镇海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分别在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名字。而在6月14日世界献血日这天,王尧琴在镇海爱心献血屋献出热血,并以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作为自己18岁的成人礼。 王尧琴的爸爸王耕是绍兴人,20多年前大学毕业,来到宁波工作成家。“以前体检达标时,我每年参加义务献血。平时,我和妻子也很支持女儿参加公益活动。”王耕告诉记者。 父母的举动,在王尧琴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岁月流淌,爱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小学时,我就在书上看到过遗体器官捐献。”王尧琴告诉记者,她热爱生物,生物书上的相关知识,是她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最初启蒙。 高一时,王尧琴就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妈妈当场就同意了,还说帮我去问一下捐献流程”。 高考结束后,王尧琴一家三口决定尽己所能去挽救他人,让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在另一个生命中得以延续,这对捐献者来说是极大的安慰。”王尧琴说。 镇海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目前已有2000多人登记为遗体、角膜(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遗体捐献24例、角膜捐献28例、器官捐献22例,让百余人延续生命或恢复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