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厂区来了位“不速之客”

    

    

    编者按

    

    “千名干部助企纾困”服务活动已在全市范围推开,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稳进提质的精准应对之举。目前,国家、省、市各级纾困政策落地情况如何?市场主体还面临哪些困难?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有没有受到影响?企业对政府部门有哪些期盼和诉求?近日,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等相关部门为全力保障助企行动落地见效,联合宁波日报共同推出“我在一线”系列报道,记者跟随助企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客观记录,讲述政企同心打响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的生动故事。

    

    记者 殷聪 

    

    “你好,我是市经信局的助企干部杨世兵,我们电话联系过。”面对眼前这位自报家门的“不速之客”,甘明根还是觉得有点意外。

    甘明根是宁波鸿地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前几天,他接了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名助企干部,来自市经信局。

    “助企干部?你们要干什么?”甘明根心生疑惑。

    说实话,这几年企业做大了,在外面也颇有些知名度,甘明根时常会接到陌生电话,讲的真真假假都有。但是这个电话,甘明根的直觉是,不像在骗人。因为电话那头的“助企干部”讲话很真诚,而且一听就是个行家里手,对企业的情况似乎也很熟悉。

    做企业的都关心时政,甘明根也有看新闻的习惯,他记得市里最近搞了个“千名干部助企纾困”服务活动。“不过,市里的助企干部,为啥要跑到前湾新区来,还专门找我们企业?”虽然在电话中约好了对方上门时间,但甘明根心里还有一连串问号。

    “受疫情和市场影响,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经信局是全市制造业的行业管理部门,我们密切关注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留意着每个月企业的用电量变化。”一到企业,助企干部杨世兵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大到区域经济,小到市场主体,都可以从用电量的变化一窥端倪。“从电力部门的数据看,你们公司今年5月份用电量同比降幅超过了20%。这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异常,所以我想尽快来看看,了解一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原来是这样啊,我们确实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助企干部来得太及时了。”甘明根恍然大悟。

    原来,鸿地科技是一家生产钢结构件、服务大型基建项目的企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政府和民间投资活跃,各类建设项目纷纷上马,企业就不愁订单;反之,企业纵有再大的产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下游不少客户捂紧了“钱袋子”,有些项目甚至按下了“暂停键”,导致钢结构生产企业订单大量流失。

    大致了解情况后,杨世兵戴上安全帽,在甘明根的带领下,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基地,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物流,各个环节细细地察访了一遍,边看边问,边聊边记,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看得出来,这家企业底子不错,发展目标清晰,质量把控严格,生产管理规范,还是当地的纳税20强。疫情对企业冲击不小,但企业阵脚没乱、应对有序,研发新产品、对接新客户,上上下下都没闲着,对今后的发展也很有信心。

    “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杨世兵说,最近,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正在加快落地。政企合力共渡难关,企业家的信心不能垮。

    杨世兵是市经信局汽车与装备工业处的负责人。与工业企业打了16年交道的他,知道对症下药的关键是帮企业打开下游市场。

    与甘明根握手告别时,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计划:一方面,尽快把全市工业技改项目梳理出来,特别是下半年要开工的项目,这是鸿地科技的潜在客户;另一方面,发动驻前湾新区的两级助企干部,跨部门协同,一起为企业解难题。

    “助企干部来自经信、发改、科技等各个部门,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名干部的背后,是两级政府部门助企纾困的强大合力,是市委、市政府稳进提质的坚定决心。”说到这里他更是信心满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