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者的风骨

    

    

    

    

    常州画派开山祖师、明末清初的画家恽寿平,非常擅长绘制“没骨花卉”,就是不用笔锋进行轮廓的勾勒,而纯以中国画特有的深浅墨色画出花瓣、枝条、叶子来。由于“没骨”,所以花叶的形态显得特别轻盈柔美,富有温情和暖意。

    为什么恽寿平会执着于开创这样一种绘画风格呢?笔者并非行家,很难解析个中奥妙,只知道他笔下那些富贵花卉的背后,掩藏着战乱时代的残酷与不幸。恽寿平十一岁时跟随不满明廷腐败的父亲,隐居到了浙江天台山。当时正逢清兵入关,江南民众被疯狂屠杀,历史上也留下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骇人的记载。恽寿平跟随父、兄到了福州后,因父子三人皆是有气节、有血性的慷慨儿男,毅然参加了武装抗清的队伍。结果,哥哥马革裹尸,父亲死里逃生,恽寿平被俘成囚。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亲人离散,天涯相隔。

    几年以后,建宁(福建建宁)总督陈锦的夫人要打造首饰。可她不满意首饰的陈旧图样,有人就推荐恽寿平为其绘制新颖图样。夫人见这个年轻人不仅“丰神俊朗”,而且“进退有度”,心生欢喜。又正好膝下无儿,有意收为螟蛉。在外人看来,恽寿平算是“时来运转”,从囹圄中的犯人成为总督家的少爷。然而四年后,意外发生,陈锦被家丁刺死,陈夫人带着恽寿平到灵隐寺为亡夫进行超度。天下真的有“无巧不成书”之事——恽寿平在这里遇见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想见到的人:父亲恽日初!

    在灵隐寺住持具德和尚的帮助下,父子终于相认。同时,具德和尚又向总督夫人提议:让恽寿平皈依佛门吧!夫人起先不肯,但恽寿平心志坚决,表示自己甘愿放弃所有荣华富贵,出家为僧——根据这段乱世中的真实故事,著名戏剧家王抃还创作了剧本《鹫峰缘》。

    此后,恽寿平守在父亲身边,再不分开。两人后来回到常州老家,从此靠卖画为生。然而恽寿平始终将自己被收养的那段经历看成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他在给朋友的信中,称寄身总督家的几年为“白圭之玷”。

    恽寿平号“南田”,类似于苏轼的“东坡”,颇具稼穑意味。回到家乡后,他在自家房舍的南面开辟了一小块空地,围上篱笆,种起草木。我猜想,那个时候的恽寿平内心应是满足的,情感上也是平和的,所以能够全心画画。关键是,彼时的恽寿平,对于人生的聚散离合、悲欢喜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无疑极大促进了他对艺术的感悟。

    人,一旦心安,便万事皆安,笔下也就越发从容不迫起来。恽寿平画过一幅曝光率很高的《秋海棠图》。秋海棠黄绿的叶片中映衬着嫣红花朵,明艳的色彩里透出一番人格化的英气。无怪乎有评论家认为:南田画花鸟,仅设色,就足以令人倾心。而画家自己的观点是:“设色之巧,极为浅淡,愈浅淡而愈见深沉。”我总觉得恽寿平的画中带有清俊的仙气,淡雅飘逸,余韵袅袅,在貌似绵软的笔触中,意气铿锵,风骨犹存,且笔下诸物,自持一份高韬贵气!这种贵气无关物质,全赖精神。大抵顶级的画家达到一定境界后,真可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感觉展于笔端。恽寿平品尝过清苦,也经历过富贵,叹人间悠悠万事,不过苍茫浮云耳。此时的他,心无挂碍,安贫乐道,心境已返璞归真,如此反而会对一场偶来的微雨,一朵绽放的小花,一声清脆的鸟鸣,见之感之,聆之悟之。他终究是融进了大自然的美好当中。就像辛弃疾在一阙《鹧鸪天》里写的那样:“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恽寿平是个令人钦敬的丹青妙手,而他内心也不乏中国士子的爱国情怀。宋人有句谓“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恽寿平的文化造诣不低,可称“诗画双绝”,有《南天诗草》等存世。在他的一些诗作中,我们不难读出他因国仇家恨而生的满腔愤懑。“惊鱼愁有网,宿鸟痛无枝”,写的是离乱之苦;“藏名只合老空谷,高志直欲凌王侯”,起伏着心底波澜。此外,恽寿平也有隐逸的一面,这更多体现在他的题画诗中。像“白衣不至酒樽闲,掩卷高吟深闭关,独向篱边把秋色,谁知我意在南山”,非常自在,藏着一种苏东坡所谓的“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生智慧。大凡能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在心灵境界上,也非等闲之辈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