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躺平”者躺不平

    

    

    闻 华

    

    推拖绕式“躺平”有之,偷奸耍滑式“躺平”有之,担心问责式“躺平”有之,未老先衰式“躺平”有之……不久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一篇揭露“躺平”式干部众生相的长文,不少报刊纷纷转载,可谓“一文激起千重浪”,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社会舆论对“躺平”现象的不满。

    “躺平”,源自网络语言,本来是说那些“啃老族”“吃老本”“混日子”一类消极青年的颓废之态。干部“躺平”看似新花样,实则老问题,折射出在我们干部群体中,或多或少还存在守摊子、熬日子、撂挑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拈轻怕重、怨天尤人、无欲无求的不良心态。

    现实当中,大体来说,“躺平”式干部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故步自封守摊子”型。改革攻坚、破难解题的意识不强,遇事习惯“三问”,一问以前怎么办,二问上级怎么说,三问别人怎么干,不敢试不敢闯。二是“心安理得混日子”型。有部分“躺平”式干部,年龄五十岁上下,正年富力强,却自觉年龄到杠、职务到顶,工作热情低迷,遇事左推右挡,坐等退休交岗。三是“拈轻怕重装样子”型。有的干部不愿挑担攻坚,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环保安监、征地拆迁、项目引进等责任重大、难抓难管的工作,唯恐避之不及。四是“装腔作势走过场”型。表现在落实工作时,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实则只喊口号“唱空城计”,工作上得过且过,满足于开会了事、发文算数。

    毋庸讳言,各式各样“躺平”式干部的存在,不仅败坏了风气、伤害了民心,更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破解干部队伍中“不会为、不敢为、不愿为、不肯为”等“躺平”式陋习,关键是形成一套各方联动、精准有效、务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把干部的担当热情充分引导好、激励好、保护好,让他们真正敢担当、会担当、善担当、愿担当。

    从精准问责上发力,让干部“不敢躺”。一些奉行“躺平”主义的干部认为,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背负严厉的处分,就基本不会被免职或开除,于是抱着“躺平”的心态混日子也就怡然自得、心安理得。针对此,应健全惩罚机制,实现精准问责,特别是明确问责事项清单,将决策失误、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纳入问责范围,将行政不作为、慢作为造成严重影响等情况纳入问责清单,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

    从正向激励上发力,让干部“不想躺”。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依据。应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考核重点,注重全面考核,强化分类考核,探索开展差异化考核,修订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质和量统筹起来,分层分类考准考实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突出实绩实干导向,推动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评先、问责追责、工资待遇等挂钩,让干多干好的干部有盼头、有获得感,让不愿干不会干的干部有压力、有危机感。

    从能上能下上发力,让干部“不能躺”。一些“躺平”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铲除干部“躺平”心理,就应破解选人用人上“只能上不能下”的弊端,进一步细化“下”的情形,畅通“下”的渠道,优化“下”的程序,对那些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对不担当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干部,不能让他们占着位子不干事。这样,才能有力解决“一岗定终身”所导致的职业倦怠、能力钝化、精神麻木、干事乏力等弊端。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各级干部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发展责任的承担者,容不得“躺平”,也不能“躺平”。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树立好干部标准,坚持践行严的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为干部成长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外部条件,从根本上铲除“躺平”式干部滋生土壤,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