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旭 陈禾,字秀实,鄞县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中进士后,任郓州司法。 在任上,陈禾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一些死囚的冤屈,竭力为他们申冤,他的才干也被发现,不久就转任潍州教授、婺州教授。他在州中传授经学,讲课生动,一时学子们争相求学,乡俗学风为之大变,朝廷闻其盛名,召为学正博士。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任上,陈禾弹劾了蔡京之子蔡倏、何执中的女婿蔡芝、蔡京亲信酷吏李孝寿等。陈禾身为言官,不惧权贵,很快得到众大臣赞赏。他调任左正言,左正言是官职名,宋朝官职设置门下省,又称“左省”。其长官名义上是门下侍中,但很少委任过,实际上有名无职。副长官是门下侍郎,另外委派一名给事中任“判门下省事”,掌管本省实权。其属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 当时,童贯把持朝政,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与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蔡京与童贯,都是宋徽宗时代的权奸。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里写道:“(童贯)进用被宠,继西边用兵,又以功进。于是缙绅无耻者皆出其门,而士论始沸腾矣,至以蔡京为比。当时天下谚曰:‘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陈禾上奏宋徽宗,弹劾童贯,说:“天子大权怎么可以旁落到一个太监手里,希望立马放逐童贯到远方”,又以汉唐时候的宦官之祸为例,参黄经臣恃宠弄权、扰乱朝政的罪责。 直讲到华灯齐放,徽宗已听得不耐烦,便拂衣而起,说“朕饿了”。陈禾一把拉住徽宗的龙袍袖子说:“请陛下听完汇报。”徽宗一抬袖,“嘶啦”一声,袖子被扯破。 徽宗说:“正言把朕的衣服扯碎了。”陈禾说:“陛下不惜碎衣,臣难道怕碎脑袋吗?”声泪俱下,言辞恳切。徽宗虽然脸上不好看,但被他的忠心感动,说:“你如果不怕死,那我有什么忧愁的呢?”内侍请徽宗换衣服,徽宗说:“把这碎衣留给旌扬敢说话的直臣。” 不过,这次事情后,陈禾并没有扳倒童贯。童贯则指使爪牙说陈禾的坏话,“目前太平盛世,岂能听陈禾这样不吉利的话!”又添油加醋地说陈禾狂妄至极。徽宗说:“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了,难道你不能容他?”虽然徽宗说了句公道话,但终抵不住三人成虎,陈禾终被调离政治中心。后来遇朝廷大赦,陈禾得以回归故乡鄞县。 《红楼梦》里,王熙凤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宁波老话也说“拼伊一只头,皇帝打伊佝”。这两句话同理。言官的职责,就是要有话直说,让民意及时上达。许多官员发现问题,不敢说,不想说,明哲保身,甚至官官相护。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蜀汉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汉武帝雄才大略,但《史记》里记录,他晚年为了求长生之道,对一些方士骗人的话深信不疑,被忽悠得团团转。忠言常常逆耳,唐太宗因为魏徵的直谏,也曾多次火冒三丈。 陈禾一身正气,有风骨。在朝廷时,不论是蔡京,还是童贯,陈禾都不畏惧他们。哪怕皇帝,不听忠告,他就拉住袖子。他完全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始终把敢言尽责放在首位。 陈禾死后,朝廷追谥“文介”,安葬在东钱湖二灵山。二灵山原有他的读书处二灵山房,山下有二灵寺、二灵塔,“二灵夕照”也是钱湖十景之一。 显然,正直的陈禾是一个清官形象,值得宣讲,或许就有了如今的越剧《走马御史》,讲述陈禾不畏权势、直面奸佞、秉公执法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