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图来源:浙江宣传 |
陈钧浩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19年5月,国务院在制度层面确认了联动发展是各地自贸试验区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举措的重要途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引领高水平开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大贯通、大循环的格局全面构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通过制度联改、产业联动、要素联配、管理联合(即“四联”)机制构建,形成自贸试验片区与联动创新区(以下简称“两区”)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关键环节打造和循环构建,形成有序高效的产业网络、市场网络、管理网络,以“两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带动宁波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制度联改的协同创新机制 “两区”制度改革创新所形成的赋能不足,存在着时滞性、被动性等。为此,要通过制度联改,扩大涉及面、参与面和惠及面,实现制度改革效应及红利最大化。 一是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推进“两区”制度创新系统化、集成化。把“两区”协同发展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政策优惠转向体制规范的轨道,协调政府、企业(价值链核心企业、平台企业等)、行业协会形成制度创新联合体。 二是制度改革多点共推。将自贸片区重大制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延伸至联动创新区,尤其是产业管理、人才引进、市场监管、税费等制度改革,实行制度创新多点尝试,增强制度改革的容错纠错能力。 三是政策创新协调实施。形成“两区”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创新激励政策等同步实施机制。按具体产业链打造目标,根据产业链不同位置,协同推出产业链发展促进政策。 构建产业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 “两区”同类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链接”仍然不足,深度融合和协调更是缺乏。为此,要充分利用“两区”产业发展条件、基础和优势,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环节,强化功能关联,充分释放潜力和动能,有效衔接起内部价值链,引领区外价值链。 一是产业协同布局。加强同类产业协同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要素培育引进、功能载体打造协同机制。比如,油气产业要加强大榭岛区块、临港片协同布局,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设施建设、要素配置等方面形成同向合力,尤其是油气储罐建设要超前协同部署。 二是产业链协同打造。建立“一区注册、多区经营”制度,探索批准自贸片区内注册企业,在联动创新区内共用一个海关编码开展海关业务,协同探索区域之间利税等利益联结共享办法。积极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基地”“平台+服务”等产业协作发展模式。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体系化产业闭环,在更大范围延展产业链、重塑价值链。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新动能,构建“两区”贸易功能和非贸易功能的深度对接机制。促进“两区”保税研发、保税维修、现代物流等功能放大和自贸区服务贸易溢出效应,形成区内研发、区外生产,区内维修、区外服务,区内配送、区外加工,区内展示、区外销售等多形态功能联动。 构建要素联配的统筹利用机制 “两区”科技创新、平台等高端要素供给不足与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要深化要素配置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开展创新资源在“两区”的配置落地,协同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合力打造贸易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等。 一是要素统筹落地。建立融资、招商、人才等关键要素联合引进机制,协同出台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人才保障政策等。同步推进资源要素供给和使用改革,实行集约高效的混合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土地集约奖励津贴计划等。 二是创新协同突破。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协调“两区”开展创新综合体建设,引领市域范围内产业集成创新。借鉴“离岸创新”模式,实现“两区”技术创新力量整合壮大,推进技术创新有效转换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券”,推动“两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力打造科创服务共同体。协同打造 “人才—科技—产业”协调配套的创新环境和创新链推进机制。 三是平台协同打造。统筹“两区”新型国际贸易基地、跨境电商平台、总部基地、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等建设。拓展“单一窗口”服务领域,支持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两区”相关区域多点建设国际转口配送基地,共同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分拨基地。统筹推进“两区”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引领性技术的重大创新设备、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改革国资孵化器运行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孵化器,吸引国际孵化器。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探索单位科研设备进口免税。加强“两区”专业服务平台联通共享,实施“一核多基地”模式,实现各类功能平台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 构建管理联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两区”还存在分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不利于协同发展推进。为此,要将“两区”纳入同一管理体系,设立市领导领衔的“两区”办,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努力打造运转顺畅、发展高效的“两区”协同发展管理机制。 一是规划管理一张图。加强“两区”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等统筹,形成规划管理一张图,从规划开始保障“两区”发展协同一致。 二是机构管理一条线。设置“两区”统一管理机构,科学设置管理部门。形成“两区”联动招商合作机制、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招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等。 三是环境打造一盘棋。“两区”协同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加强政府“有为”能力建设和方式探索,构建有利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本文为市社科研究基地课题“宁波开放平台功能提升研究”(JD5-FZ06)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