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割机在作业。(孙吉晶 摄) |
记 者 孙吉晶 通讯员 鲍明浩 酷热七月。我市种粮农户顶烈日、冒高温,进入一年一度的“双夏”农忙时节。卢方兴是我市早稻收割较早的种粮大户之一。7月8日早稻开镰以来,他早出晚归,为早稻收割、晚稻栽种而忙碌着。 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我市鄞州、海曙、奉化等地早稻机割作业陆续启动。截至11日,全市已有3000亩早稻归仓。 亩产量高于常年,属高产年份 卢方兴今年种了900亩早稻,到昨天为止,已收割了200多亩,共计10万公斤稻谷卖入粮库。“亩产量500公斤左右,今年收成还不错。”卢方兴欣喜地说。 今年早稻产量水平高于常年,已成既定事实。综合各区(县、市)预测情况,全市早稻平均亩产445公斤左右,较上年增加26.9公斤,增幅为6.4%。今年也是继2018年之后,我市早稻在近5年里取得的第二个高产年份。 余姚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为11.58万亩,比去年增长92%。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油科鲁立明表示,早稻穗数足、穗型大、结实率高。 早稻获得高产,一方面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机插早稻全面推广应用叠盘出苗技术,秧苗素质好,栽后返青发棵快;直播面积进一步扩大,其省工节本、产量优势得以凸显。在技术支撑上,今年我市继续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共建立早稻高产示范方27个,结合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观摩等方式,促进早稻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天气助力早稻生产。今年我市梅雨不典型,梅季短、雨量少,早稻抽穗扬花期没有出现3天以上连续降雨天气,对早稻结实率影响小。而出梅后气温升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 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今年尝试菜稻轮作模式,新增早稻面积近1000亩。合作社负责人秦伟杰说,经过精心培育管理,早稻目前长势良好,正处于抽穗灌浆期,预计本月底可以收割。 早稻种植面积创近十年来新高 除了亩产量高于常年,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还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数据显示,全市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为31.2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幅为71.4%。受亩产、面积“双增”影响,早稻总产量近14万吨,较上年增加6.3万吨,增幅高达82.7%。 往年,农户在小麦、油菜等作物收割后,等着六七月再种一季单季稻,也就是一年两熟制。今年,我市探索三熟制种植模式。小麦、油菜抓紧采收后,马上播种早稻。等早稻收割后,再种连作晚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耕地里挖掘潜力,想方设法扩大早稻种植面积。 卢方兴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到900亩,其中300亩就是油菜收割后翻种早稻的。据了解,按照三熟制种植思路,全市早稻种植面积增加了1.8万亩左右。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市把扩种早稻作为今年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确保早稻任务落实落地。探索三熟制,就是其中的一个抓手。 “种早稻,不让农户吃亏。”这是今年全市上下达成的一种共识。为此,我市出台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扶持力度。市本级继续保持去年各类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缩水,区(县、市)和乡镇街道纷纷出台叠加补助政策,补贴最高可达1000元/亩。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同时,为了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早稻政策性保险每亩保额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进入盛夏,早稻逐渐由青转黄,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