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红利 加快数据要素配置改革

题图来源:浙江新闻

    

    

    

    

    钱斌华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治理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把“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形态,并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公共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共享开放,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我市数据要素配置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聚焦智慧城市、数字宁波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动实现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共享和开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已完成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65项,“152”体系全面构建,市县两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初步建成,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95%。

    一是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我市陆续出台了《宁波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宁波市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宁波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宁波公共数据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共享需求对接机制、数据共享评判机制、数据质量治理反馈机制、政务信息化项目前期论证机制,从源头上消除自建系统的信息孤岛。

    二是搭建统一的公共数据支撑平台。在政务一张网、一朵云的基础上,完成了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公共数据接口共享平台、统一数据架构等平台建设,形成了离线批量数据交换共享、在线接口数据共享、数据高铁实时归集、远程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共享的支撑服务体系,为各部门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服务。启动宁波城市大脑建设,构建八大数字应用支撑体系、五大功能中心,一体化建设城市大脑和大数据中心,全面优化集成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系统,实现“一网通办”“一脑通治”“一屏通览”“一码通服”。

    三是开展数据资源统一开放利用。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数据平台全贯通,开通14个市级部门和全部10个区(县、市)的数据高铁,完成56个任务仓、58个市级部门仓和10个区(县、市)仓建设。推进数据库建设,结合应用需求,建成社会救助、交通出行等21个市级特色专题库和32个区(县、市)特色专题库,累计归集120亿条数据,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开放1380个数据集,共3.5亿多条数据。

    同时,我市在推进数据要素配置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领域立法相对滞后。我市已出台的《宁波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宁波市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宁波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均为规范性文件,缺乏像深圳、上海等地《数据条例》这样上升到立法高度的制度规定,对个人、公共数据和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立法相对滞后。

    二是数据市场化开发水平不高。虽然全市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密度较高,但多属于“沉睡”数据,数据共享不充分,可交易数据范围边界模糊,在评估定价、数据交易、监管上存在空白。

    三是数据赋能经济作用有待增强。从我市的数字经济总量规模来看,核心产业规模只占全省10%左右,数据赋能经济能级不高,与我市工业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不相匹配(202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6297.5亿元,规上工业营收位居全国城市第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3家,居全国城市首位)。

    推进我市数据要素配置改革的举措

    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红利,要借鉴国内相关先进做法,加快推进我市数据要素配置改革,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1、强化数据要素立法和顶层设计

    一是借鉴上海、深圳创新做法,加快推进我市数据立法工作,明确数据权益保障、公共数据、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治理架构。

    二是探索建立数据资产评估制度,开展数据资产凭证试点,编制全社会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规划,将数据资源开发应用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三是探索建立数据采集和使用负面清单,借鉴杭州创新做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充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无需采集的数据一律不得以各类名义进行采集。同时借鉴深圳创新做法,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原则上首席数据官由本级政府或本部门分管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行政副职及以上领导兼任。

    2、提升数据要素流通开发水平

    一是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制度。借鉴深圳经验做法,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新业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流通共享。

    二是完善流通定价机制。借鉴深圳创新做法,探索建立成本定价和收益定价、一次定价与长期定价相结合的数据资源流通定价机制,探索数据确权新路径、新模式。

    三是探索数据经纪人制度试点,规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中介服务。探索成立全国性长三角数据交易中心,开展港航物流数据、油品能源数据、商贸数据等行业数据交易。

    3、释放数据要素赋能经济作用

    一是加快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化工、家电、文体用品等产业大脑,面向纺织、汽车、模具、高端装备等优势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技术攻关,推进金融、交通、物流、汽车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汇聚,打造行业数据资源集聚高地。

    二是加快打造数字经济企业矩阵,通过领军企业引领、科技型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快速迭代,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三是加快数字技术与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无缝嵌入制造、贸易、服务、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建设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本文系第五轮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金穗税收大数据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作者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