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 炎炎夏日,品一根雪糕,顿觉凉爽,颇有沁人心脾的感觉。这种倍儿爽的感觉,用经济学的话讲,就是边际效用很高。 童年放学后,到雪糕摊,拿出极其稀缺的几分零花钱,品一口人间美味,有时候还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此时,对于少年儿童的口舌之欲,雪糕就是奢侈品:味甜,消暑,炫酷。 一根雪糕,既有了自然属性,又有了社会属性,既满足了生理需求(味甜、消暑),又满足了心理需求(炫酷)。 后来,吃雪糕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以在街边商店吃,也可以回家到冰箱里搜寻。此时,雪糕就是必需品,回到了它的本义:味甜,消暑。 雪糕褪去了社会属性的外衣,回归到了自然属性,只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味甜、消暑),一身轻松。 从奢侈品走向必需品,雪糕的属性发生了蜕变。其实,变化的不是雪糕,变化的是人,变化的是人背后的社会图景。 如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雪糕刺客”:那些隐藏在冰柜里面看着其貌不扬的雪糕,但当你拿去付钱的时候,它的价格会刺你一下;有的数十元,有的上百元,有点“钱包受伤”的心痛感。 买卖双方,你情我愿,达成交易。价格影响你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雪糕刺客”着着实实地给人们上了一课:本是平常物的雪糕,怎么了? 变化的不是雪糕,变化的是人,变化的是人背后的社会图景。普罗大众,想过得好一点,这本是正常现象,是美好生活的正常升级,却在一些时候逐步演变成某种消费心态:对更好更贵的消费品趋之若鹜,甚至为了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包,吃着几元的方便面。 这种消费心态,似乎完全脱去了自然属性的外衣,而裹上了社会属性的外衣。时时刻刻想证明“我过得很好”,面子很重要。“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一个“贵”字,似乎彰显了自己的“更大面子”。 一件东西,当社会属性的心理需求(奢侈品),超越了自然属性的生理需求(必需品),涨价就成了必然。雪糕属性的变化,就活色生香地演绎着一幕幕生活剧。 此时,雪糕已不仅仅是雪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影响,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命运的神秘力量,激发了人们无限的心理需求,驱使雪糕有了价格扶摇直上的高光时刻。 互联网永远在线的时代,就有了永远在线的情感表达。某地的一根雪糕涨价时,另外一个地方的另一根雪糕也贵起来,示范效应就这样简单粗暴地即刻动起来。 雪糕刺客,吃还是不吃?买还是不买?心痛还是不心痛?我们都闭上眼睛,问一问自己内心的评判吧。 作者系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