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转化的现状与路径

    

    

    陈珊珊

    

    经历8000年的发生、传承与发展,宁波形成了以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等为主体,史前文化、浙东文化、宋韵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有机融合的独特地方优秀文化。它们是宁波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宁波彰显独特城市魅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前提。

    一、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转化利用的现状

    1、文化研究阐发持续开展

    对地方文化的梳理挖掘和研究阐发,是转化利用的基石。新世纪以来,我市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系列研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依托的标志性平台是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自2005年启动至今,围绕宁波当代发展、宁波历史文化、宁波名人和宁波历史文献整理展开系列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著141部。

    2、文化展陈体验逐步丰富

    一是优势文化资源的遗存普查和保护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天一阁·月湖5A景区创建等重大文化项目的带动,海丝文化、运河文化、藏书文化等文化资源的遗迹遗存,得到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妥善保护。二是各类文博单位的地域特色文化展陈能力有所提高。全市共有一级博物馆3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78家。三是非遗的活化利用水平日渐提升。建立起完善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和“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开放各类非遗博物馆(展示馆)72家,打造了“温故”“阿拉非遗汇”等知名非遗活化利用品牌。

    3、文化传播影响力有所提升

    一是重大主题活动带动。连续多届举办阳明文化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中国(象山)开渔节、中国(宁海)开游节、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带动了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是重要交流平台助推。2017年,宁波市政府与文旅部共建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推动中国文化和宁波特色地方文化在保加利亚及中东欧地区的传播。利用好宁波友好城市博物馆联盟、图书馆友好交流机制、友好城市等重要平台,推动宁波文化“走出去”。

    4、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初见成效

    文旅开发方面,近年来宁波挖掘“运河+海丝”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以“海丝古港、微笑宁波”为主题形象的“运河+海丝”长三角文化旅游带和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培育形成静城宁海、鼓楼沿、象山影视城等一批浙江省示范级、创建级文旅IP。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推出了不少反映宁波文化、体现宁波特色、彰显宁波精神的精品力作,如宁波演艺集团创排形成舞剧《十里红妆》和歌剧《红帮裁缝》《呦呦鹿鸣》等一批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文化精品。文创产品开发方面,2016年以来宁波博物馆、宁波图书馆、宁波美术馆、天一阁博物院相继被列入国家、省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开发出十里红妆系列、甬图系列等700余种文创产品。

    二、推进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转化的对策

    在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转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宁波在优秀地方文化转化方面,还存在文化研究不够系统、文化品牌塑造不够有力、文化产业开发不成规模等问题,对标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要求,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转化。

    1、聚力打造地方优秀文化研究高地

    一是实施文化研究2.0工程。统筹推进地方文化的系统性建构,在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等主打文化名片研究上形成若干标志性成果,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二是加大国内外文化名家、文化研究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并优先考虑纳入“泛3315计划”。以领军人物为带动,凝聚形成海丝文化、阳明文化等若干研究核心团队。三是整合全市文化研究资源。加强高校、各类文化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联动。

    2、着力加大地方优秀文化传播力度

    一是树立文化传播的品牌意识。建立明晰、个性化的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重点打造的市级文化品牌。二是搭建传播平台。实施文化节庆提亮工程,加强市域统筹,整合提升海丝文旅博览会、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等具有鲜明城市文化个性的大型节庆文化品牌。实施宁波文化海外传播工程,实行宁波文化旅游世界名城巡展计划,高水平办好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积极申报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交流、节庆活动在宁波举办。三是创新传播途径。建立文化传播云平台。加强高质量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及资源建设,扶持头部UP主、博主。

    3、大力创新地方优秀文化的展示和体验方式

    一是建设一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地标。高水平推进天一阁博物院南馆、河海博物馆、宁波非遗馆等一批集中展示我市藏书文化、海丝文化、非遗文化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对于我市要重点打造的文化名片,要分门别类谋划对应的文化地标。二是培育更多高品质文化展示空间。实施历史建筑、名人故居、遗址遗迹标识工程,进行修缮、统一标识并对外展示。三是推进地方文化数字化创新。实施地方文化数据库建设工程,汇集整合现有地方文化数据资源,新建阳明文化、商帮文化、宋韵文化等各种文化类型子数据库。进一步加强智慧博物馆、智慧非遗馆等建设,谋划一批“互联网+展陈体验”的数字化示范项目。

    4、全力促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

    一是实施标志性文旅线路打造工程。做实、做特、做亮三江文化长廊、翠屏山文旅融合区、北纬30°最美海岸带等文化廊道和文化功能区;二是扩大地方优秀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应用。鼓励在创意设计、文艺、影视等内容产业中融入更多本地文化元素;三是实施非遗产业化工程。重点加强对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两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产业开发,积极建设非遗产业园区、主题街区、民俗村落、非遗特色小镇等非遗产业化平台。

    (作者为宁波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