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科明 贺钦(1437年—1510年),字克恭,明代浙学大家。明代浙江提学副使刘鳞长编纂《浙学宗传》,列杨时、朱熹、陆九渊为浙学近宗,列张九成、吕祖谦、贺钦、王守仁等为浙学正传。这不光是因为贺钦先世为明州定海(今北仑区)人,也因为其父贺孟员践行浙东儒学义利思想,对贺钦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贺孟员自幼丧父。洪武三十年(1397年),他的叔父贺志初奉命从定海卫远赴辽东广宁后屯卫“补役”,按常理,应由亲儿子跟随,谁知道贺志初儿子临行畏苦“躲猫猫”,此时,18岁的贺孟员挺身而出,慨然道:“塞垣非可独往,我当共之。” 贺孟员在辽东昼耕于郊,夜侍于家,虽然辛苦,但事志初极孝养。为赚钱养家,他还到江淮一带经商,有利润让合伙的兄弟们先取,修桥铺路的好事更没少做。59岁那一年,贺钦在后屯卫的驻地义州出生。 当地设有卫学,但老百姓并不以能入内读书为荣,反而视为服重役。生员多由官府强制“拘执充之”,学习更是敷衍。在这种环境中,贺钦却逆势而上,独秀于群,不能不归功于家风家教。 十八岁,贺钦听说辽阳举人邱时雍工于诗艺,不远数百里去求学,一年后学成始归。二十岁中第二名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成进士,时年三十岁。次年二月,他被授予户部给事中之职,掌管侍从、规谏、补阙及稽查诸事。 但贺钦并未醉心于功名,入职不到两年便辞官归里,离职的原因有二: 一是朝政日非。当时官场风气敷衍怠惰,贺钦多次上疏被留中(搁置),深感言道不足以改变政局,遂于成化四年(1468年)以病告归。他曾经直言:“三十二即以病告归者,非不乐仕也,盖不得其言则去,儒者进退之道固如是也。” 二是受其师陈献章的影响。陈献章是当时的理学大师,被时人誉为“活孟子”。贺钦入京之后结识了陈献章,拜入门下。陈氏“为己端默”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让他“淡然于富贵”,在去就之际没有过多踌躇。 贺钦归乡后,终生再未离开辽东,直到七十四岁去世。其一生著述与言行由其子编成《医闾先生集》行世。 贺钦理学思想师承陈献章,又有所发展。他认为学不必求之高远,而在“主敬以求放心”。要从自我做起,即“为己之学”。同时,跟陈的“静悟”主张不同,贺钦强调实践,“以躬行为本”,实际上是学以致用,是经世之学。 从整体来看,贺钦既继承了程朱理学的重礼、讲究道德规范,又有重实践、不主清谈的一面,这让他的理学思想独树一帜,虽僻在辽东而仍声名远播。特别是朝鲜,朱子学一尊独大,接受不了王阳明从理学到心学的变革,而把贺钦的弃官归隐拔高为守护心中的净土,在诗中亲切地称其为“老贺”“贺先生”。由于求学问教者不绝如缕,后来贺钦索性开馆授徒,为辽东培养了大量人才。 贺钦的“以躬行为本”,首先体现在对身边人的严格要求上。对家中的女性,他按照传统儒家礼仪制定了十二条家规。对子孙和学生,他要求他们遵守礼仪,言谈举止都要庄重。对一些陋习,他也力图禁止。 当时义州抛弃或溺杀女婴现象非常普遍,贺钦对此深恶痛绝:“吾家子妇敢有效尤者,必出之!”民众推僧崇道,凡遇丧葬辄大作法事,贺钦以身作则,力行俭朴之风,“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 贺钦的“以躬行为本”还体现在对朝政和辽东军政民生的关注上。当时辽东经常跟女真、鞑靼发生武装冲突,百姓深受其苦。贺钦积极主张整饬武备,以防外患。他曾写信劝守边将官对犯边骑兵施行诱射之法,也劝乡人习射以自保。 《医闾先生集》中还记载了正德四年(1509年)贺钦消弭兵变的事情。城中放火作乱的人都互相告诫:“毋入东街惊贺老爷!”后来,贺钦出面安抚约束,告诫他们不要杀人以免事件恶化,保全了一城军民。此事反映出贺钦在当地民众中崇高威望,这种威望来自对他学行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