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世烟云 一生芳华

——读《丹心胜金:傅丹艺术人生》

    

    

    

    

    

    

    赵淑萍           

    

    她在弹奏《秋水夕照》,她低眉信手、轻拢慢捻,那天籁之音如一泓秋水,沁润着观众的心。她的眼睛,也如一泓秋水,清明澄澈,在灯光下熠熠闪亮。

    我常常好奇,为什么台下的她,雍容、大气、爽朗,有时还有一股侠气。而在台上,她婉约柔美,眉宇间尽是风雅,有着少女一样的情态。兼有琵琶演奏家、文化官员双重身份的她,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

    由楼伟华和帕蒂古丽共同撰写的《丹心胜金:傅丹艺术人生》这本书,我捧起后就没有放下,一气读完,十分舒畅。楼伟华风趣幽默,文章多用小说笔法,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帕蒂古丽委婉细腻,善于细处开掘。此书既有传记的真实性、翔实性,又有很浓的文学性。整书以时间为经,以生活细部的回忆为纬,经纬交织,点线结合,全面展现了傅丹的艺术人生,脉络清晰,意蕴丰满。

    书的前半部,是一位少女的成长史,一波三折,十分励志。傅丹出生在临海古街紫阳街,父母两家均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信奉诗书礼仪,为富却讲仁义。可是,这样的出身在特殊时期无疑是一道沉重的枷锁。少女傅丹天生丽质,灵气四溢,勤奋好学,但屡屡受挫。报考浙江民间歌舞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可是,最终未能如愿。部队文工团上门找她,满以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部队里弹琵琶、表演魔术,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她和卢慧萍表演的魔术节目,周总理都看过,和她们握手并夸奖她们呢。可是,好景不长,一封反映她家庭出身的信,使部队忍痛割爱。傅丹就这样一次次被命运摔打,可谓“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无论是随业余文艺团体演出,还是在草编厂做工,都未曾放下琵琶。她在逆境中拜师学艺,所幸的是一路总有贵人相助,考入南昌文工团是傅丹一生中巨大的转折点。她的成功是因为坚韧执着,也是因为那些善良的人们和人间公道。

    书的后半部,是讲述艺术家兼文化官员的傅丹的逐梦之旅。通过她,可以看到她身边的那个艺术群体,看到江西尤其是宁波文艺界在改革开放后的风兴云蒸。在江西,傅丹凭着泠泠四弦,艺惊乐坛。恢复高考后,她又踏入了梦寐以求的上海音乐学院,成了卫仲乐和殷荣珠的学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受到组织重用,开启了新的征程。是她,第一个使江西歌舞团走市场模式大获全胜;是她,帮助、提携他人,仅培育的琵琶人才就有100多人。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西功成名就的她,调来宁波,做了许多拓荒性的工作。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邹建红曾为她列举了14个“第一”:创办宁波市歌舞团、成立宁波市艺术评级考核机构、带队出境访演、创办宁波民乐乐团、创办江南丝竹乐队、策划成立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她求贤若渴,为宁波引进了大量文艺人才。对年轻人,她细心呵护严格要求,叶晓红、纪云飞、章蕙宁、韩震宇、谢进联……一个个脱颖而出,现在都已独当一面。赵海英、王锦文、张小君这三朵戏剧梅花的绽放,背后有她的努力。她和李浙杭,是长达18年的工作搭档,市文联青年干部的培养、文艺人才的扶持、文艺精品的创作、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活动的风生水起,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掩卷,感叹作者叙述的功力。傅丹一生中,拜师学艺、交流演出,跋涉的足迹甚广。她重情重义,师友、学生甚多。那么多的人和事娓娓道来,删繁就简,井井有条。阅读中,地点总是随着主人公生活、学习、演出的足迹在变。氤氲着食物香气的临海小吃一条街,富有小资情调的上海里弄,喧腾热闹的宁波市井小巷,秋风中的滕王阁,一幕幕在眼前掠过。在直击心灵的庄重的书写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关于地域和生活场景的闲笔,让人读得轻松,读得愉悦。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传记中处处有伏笔,而且细节互相对照、印证。如外孙女妞妞送的画顶端有一个蓝色蝴蝶结,然后就追溯到傅丹童年,小姨给她用红色绸缎做的红蝴蝶结。这蝴蝶结,不就是祖孙共同的艺术情结吗?在细节的挖掘中,也常常赋予象征寓意。如讲到童年的傅丹为了去剧院看戏,是踩着粪缸沿爬墙进去的,有一次掉到了粪坑里。一个女孩,为了心中的美好追求却踩着如此不堪的东西,强烈的反差中满蓄着张力。又如,傅丹读初中时,“城关中学设在临海龙兴寺南山殿里,傅丹的座位就是以前供奉着四大金刚之一的持国天王的位置,他手持琵琶,手指一拨,甘霖普降。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傅丹这一生要与琵琶结缘。”这简直就是无声的命运的判词了。在剧团,有一次,一个扮丫鬟的演员病了,让弹琵琶的傅丹顶上,说只要“戤咚”(靠着墙站着)就行。但那墙是布景,一靠,就掉了下去。“傅丹突然醒悟,她在这个剧团所‘戤咚’的,始终是一堵虚拟的墙,她今后的艺术人生的大幕还未拉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确定,就像一道虚拟的墙,没法让她踏实地依靠。那一次‘戤咚’,仿佛是命运之神的巨掌,一把将她打下了戏台:‘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在苦难的人生中,艺术才是最坚实的支柱。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读了这本书,也许就能明白,为什么傅丹能做成那么多的事,为什么她有那么深广的人脉,为什么她有使不完的劲,那是源于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格。

    转轴拨弦,大开大合,有刚劲有柔美,有幽咽有明快,优美雅致,扣人心弦,这是人们形容琵琶弹奏的。读《丹心胜金:傅丹艺术人生》,由衷地赞叹:她把人生谱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