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小礼仪”带动“大文明”

“公筷公勺”,从入规入法到蔚然成风

    

    

    

    

    记者 黄 合 

    

    桌上显眼位置有不同标识的公筷、公勺,餐厅墙上有倡导文明用餐的公益广告,外出就餐时用公筷、公勺分取菜点……在宁波,随着全国首部公筷立法的通过,公筷公勺的使用,成了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必答题。

    就在上月底,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了《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全文一共9条不过700字,围绕公筷的定义、消费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权责义务展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明确了相应的罚则模式。

    其实,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公筷使用作为“文明餐桌”行动的重要一环,成了社会讨论的重要议题。2020年以来,宁波大力在星级宾馆酒店、大中型餐饮店等场所推进公筷使用,倡导习惯围坐合餐的国人改变旧习俗、养成新习惯。去年年底,浙江省2021年度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专项测评情况出炉,宁波连续三次位列第一。

    “我们在本次立法调研中也发现,市民对于这个话题非常关注,也非常支持。整个立法过程吸引了31万人参与;面向社会公众发放1万份纸质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其中有86.93%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制定,这种高度的共识让我印象深刻。”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说。

    “这个立法解决了老百姓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问题。”“饭店没有提供公筷,我主动去要,同桌的人会以为我在嫌弃他们,不说吧,实在不卫生。”针对调研中市民代表提出的建议,本次立法聚焦“小切口”、聚力“大场景”,紧盯“小事情”、紧扣“大文明”,进一步助力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鲜亮底色。

    比如,该法规明确:在餐饮服务场所,两人以上合餐时,应当使用公筷;公筷应当具备明显标识,餐饮服务提供者配备的公用筷子在颜色上区别于其他筷子,并标注“公筷”字样等;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配备公筷的,由商务、文广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将相关情况纳入餐饮服务行业监管信息。

    从入规入法到蔚然成风,“小餐桌”折射的是“大文明”。“自从呼吁使用公筷后,我就看到大家用餐习惯在一点点改变,尤其是吃火锅的时候,就会换公筷去夹菜。”“90后”姑娘小葛说。作为餐饮从业者,宁海金海开元名都大酒店餐饮部负责人也表示,客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我们每桌还额外准备了3副公筷公勺,更好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