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种“存在感”

    

    

    陈鲁民 

    

    存在感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现世存在感,即活着时的待遇和成就、地位和影响;二是身后存在感,即死后的历史地位、历史定评,有没有一席之地。

    东晋权臣桓温,就是个存在感很强的人。桓温这两样都想要,他本来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一言九鼎,权倾朝野,但还不满足这样的存在感,还想黄袍加身,面南而坐。对于身后的存在感,他想得很多,但他心里也明白,一旦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篡位之路,他身后的评价就不会太好听,存在感就肯定是负面的。如果不能两全其美,那就两利相权取其重,先顾活着的存在感吧,大不了“宁可遗臭万年”。

    为了刷存在感,也为自己篡位造些政治资本,桓温还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但形式大于内容的北伐,象征性地打了几个小仗,往北推进了一小段距离,就鸣金退兵,好歹我也北伐了一次,功劳簿上总得记上一笔。

    就是这次作秀,桓温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有十围之粗,不禁潸然泪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回来后就加快了篡位的步伐。可惜天公不作美,他还没来得及坐在龙椅上刷存在感,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一般来说,现世存在感很强的人,也都很注重身后的存在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有个落脚之地。坏人如此,好人也如此。比桓温早一点,有个叫杜预的大将,文武双全,功劳很大,就是虚荣心太强,对存在感想得太多,看得太重。他生怕后人记不住自己,就在生前为自己立了两块功劳碑,一立高山,一竖谷底。他的如意算盘是,不论以后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总有一块功劳碑会留下来。

    王阳明倒是个存在感很强的人,但他的存在感大都是外人加的,其实他本心是想当个安静的老师,去“格物致知”,好好研究心学。可是朝廷不让他安闲,剿匪要他去,平叛还要他去,只要遇到麻烦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阳明,因为他去了就能成事,别人去了就拿不下来。最后一次指挥打仗,他已重病在身,在凯旋的舟船上,他进入弥留状态,学生问他:先生还有什么遗言?换句话说,您还要不要最后再刷一次存在感,王阳明只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溘然长逝。

    三个历史名人,三种不同存在感,人品与境界高下立判。无意刷存在感的王阳明光芒万丈,弄巧成拙的杜预,不幸被那两块功劳碑挡住了本应有的光辉。煞费苦心大刷存在感的桓温,则只留下一句“宁可遗臭万年”的名言。当然,还有比他更惨的,秦桧的存在感就是跪在杭州岳庙前的那尊石像,以至于他的后人都不得不为其存在感买单:“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半是喟叹,半是无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