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诗祺 摄 |
|
翠屏山下子陵村(朱田文 摄) |
|
严子陵画像 |
|
严子陵墓遗址(朱田文 摄) |
|
《汉三老碑》(资料图片) |
|
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朱田文 摄) |
富庶的姚北平原上,兀立一座小山,那是东汉严子陵少年时安家并最终归葬之地。清代,在这座小山上发现了一块《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它被誉为“浙东第一石”“两浙第一碑”。 严子陵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标杆;桐庐的严子陵钓台,游人如织;《汉三老碑》现藏于西泠印社筑石室,被视为“镇社之宝”。 然而,姚北平原上严子陵归葬并出土著名汉碑的小山,近百年来一直冷清、孤寂,只有杨梅年年红,青草黄又绿。 这座小山名叫客星山,也叫陈山,紧挨着翠屏山。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把翠屏山的概念扩大至东西延绵40公里。今后,客星山必将引来人们的关注。 一位归隐者: 后世千古咏不休 “五月杨梅正满林,初疑一核价千金。”杨梅时节,在慈溪友人徐长军先生的陪同下,一早来到横河镇。这里是慈溪与余姚的交界处,南边有翠屏山脉连绵起伏,至北边突然断裂,陡然耸立一座孤山,形如金字塔。这山就是客星山。此地,东临平畴旷野,北濒滔滔姚江,南连绵延的四明山余脉。 汽车驶入山脚下的子陵村,经村人指点,沿山经过一条小路,直抵报恩禅寺。停车后,步行踏上一条山路。只见路两旁满山坡皆是枝繁叶茂的杨梅树。正是杨梅上市旺季,不少村民在采摘杨梅。 走到半山腰,见一处略为平整的台地,竖立一块石碑,正面刻着:“严子陵墓,慈溪市文物保护点”;落款为“慈溪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九日公布,二○一八年六月九日立”。 背面有简介如下:“严光,字子陵,今慈溪横河人,两汉之际著名隐士,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年轻时与刘秀同游学;王莽称帝后,恶其篡汉而屡拒征聘。刘秀中兴汉室,子陵拒受谏议大夫,隐居富春;后再拒征召,以八十岁高龄卒于陈山。严子陵葬于陈山。其墓旁唐时有《汉严光墓》题石,南宋后陆续建祠堂、高风阁、高节书院等。今仅存明代《汉征士严公墓》和民国《客星山谒墓记》碑。” 相传刘秀称帝后,曾三次派人邀请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这就是客星山名称的来历。 站在客星山半山腰远望,慈溪城郭隐约,田野阡陌纵横;山脚下,不时有高铁列车快速驶过。 两年前的杨梅时节,与慈溪同学俞士强、胡伟奋等一起登过一次客星山。士强同学老家就在横河子陵村,四十年前,我去他的老家,听他说起过客星山的传说。去年拜谒客星山之后,老同学寄来《客星山顶的传说》《打半山》《严子陵倒穿木屐上高山》《秀表一方客星山》等文章,它们详细讲述了客星山的来龙去脉和民间传说。 登上山巅,极目四眺,一览众山小。“其实山顶相当平,方圆足有三亩。昔日山顶曾建过房,种过地。”俞士强说。 下山之后,徐长军见我意犹未尽,提议去子陵村看看。村委会主任童炜科弄清我们的来意后,邀请横河初中的王诗祺老师来村委会办公室与我们见面。 年近六旬的王诗祺老师说,严子陵年轻时曾与刘秀同游学,子陵居长,相互结下了深厚友情。刘秀创建东汉基业,史称汉光武帝。身为九五之尊的刘秀,没有忘却昔日与子陵的情谊,深知这位学长是个饱学之士,意欲聘为谏议大夫,但遭到子陵拒绝。最后子陵隐居富春江畔青山绿水之间。 在王诗祺老师编写的《子陵村》村志中有《客星古迹》一章记载:陈山,又名客星山,位于村境西南隅。东麓近陈山村小岙,南与陈山岭与翠屏诸山相连,西接田畴,北麓近大浦(东横河),为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与谢世后墓葬之处。山阜陡峭,孤峰突起。因严子陵“客星犯帝座”的典故而得名。 在这册尚未印行的《子陵村》村志中,列出与严子陵有关的遗迹共有:灵瑞院(灵瑞塔)、高风亭、严子陵墓、石牌坊、《客星山谒墓记》碑、高风阁、高节书院、严公祠、子陵祠、客星庵、逐高亭、苍云亭、丝风亭、客星庙(光武庙)、四将军庙、月德庵、严陵坞、华清泉、古客星桥、子陵滩、客星古渡、客星桥、庙桥等,共计23处。 《子陵村》记述:“高节书院,规模宏敞,布局乘山腰、随地势,前低后高,呈阶梯形。建筑结构为三进,有殿、祠、堂、斋一百余间,学子二百余人,学田180亩,调拨学米三百石(一作二百石)。”可见当年书院规模宏大,学子众多,可惜早在元代就已湮废。 王诗祺说,严子陵不贪图高官厚禄,甘于清贫,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儒家所称颂。子陵村,民国时属绍兴府余姚县高风乡第十二保、第十三保、第十四保。1961年至1966年属余姚县城北区高风人民公社。此乡名有“高风亮节”之意。 乐承耀先生所著《宁波古代史纲》有“东汉名士严光”一节:严光不慕仕途、不贪名利的高风亮节,受到后人称颂。历代在客星山建造了不少纪念物。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在严光的墓左边建高风阁,咸淳七年(1271年),增建高节书院。1937年,在客星山的山岙里建高风亭,亭上题写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遗憾的是,此亭也毁于动乱之中。 五代十国时,在客星山山巅建过一座灵瑞塔院,是江南最早的寺院之一,名扬一时。 客星山除了自身独特风貌外,出于对严先生的敬仰,世人先后建有许多纪念性建筑,使其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岁月流逝,春去秋来,当年山间诸多建筑荡然无存,只有残砾茅蒿。 而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的桐庐富春江畔,形成了“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的佳境,坐船凭吊,游人众多。 多年前笔者曾拜谒严子陵钓台。从富春江上望去,古坊、亭阁、洞门、井泉以及严子陵祠,沿江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而雅致。“富春江诗文碑林”长廊刻有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汤显祖、康有为、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诗文。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有1000多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留下2000多件诗文。真可谓“坐钓桐江一派水,清风千古与台高。”(宋·史吉卿) 一块汉石碑: 浙东书风传百年 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座小山中发现了一块了不起的石碑,全名叫《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简称《汉三老碑》。 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了此石的发现经过:清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山民上山掘土,于客星山高风阁左下方掘得此石,觉得很平正,原打算用来砌墓,后见石上有文字,不敢轻易移用。不久,被当地诸生宋仁山发现,他告诉了住在客星山下严子陵坞的金石爱好者周世熊。两人相约同往探视,发现碑额断失,无法辨识立碑人的姓氏,所幸石刻文字尚完好,共计二百一十七字。于是,周世熊连夜用小舟载此碑归家,移置家园山馆,择吉日建竹亭以作保护。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入余姚,其中一队官兵进入余姚富绅周世熊家中,欲生火烧饭,但灶台倾塌,于是从后院移来石块、石碑,砌成灶台。 后太平军撤出,周世熊从乱石堆中找出石碑,见石碑左侧已被熏黑,而文字无损,大感惊喜和庆幸。后来此碑被视为神物,远近乡邻前来拓取碑文,一时间成为能避邪的“风神碑”。 几十年之后,周世熊家道中落,这块石碑经由古董商人陈渭泉之手,流入上海古董市场。 1921年,一日本古董商人欲高价收购此碑,运往日本。为防止《汉三老碑》流出国门,上海知事沈宝昌与好友姚煜这两位富有民族责任感的仁人,联络西泠印社诸仁人,一起发起了赎回《汉三老碑》的募捐活动,得到沪浙两地政界、军界与社会贤达的广泛响应。 当时,浙派篆刻家丁辅之正在筹划西泠印社的园林建设,杭州西泠孤山就缺一件“有分量”的宝贝。丁辅之与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一起,发布了《辛酉回收汉三老碑并建石室募捐公启》,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后用8000多银圆回购三老碑,又用2000多银圆在孤山上兴建了“汉三老石室”以安置此碑,保护了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 《汉三老碑》刊刻于东汉建武年间,无撰书者姓名,书体介于篆书与隶书之间。现存石碑高九十一厘米,宽四十五厘米,四周俱损,呈不规则的曲线状。碑面文字共存二百一十七字,主要记载立碑者祖父母、父母的名字及忌日。 《汉三老碑》是我国东汉时期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把《汉三老碑》视作篆书向隶书发展并成熟的分水岭。有关专家认为,《汉三老碑》书法朴拙高古,浑厚遒劲,堪称汉碑中的上品。而且,在越人聚居地发现这种带有中原文化属性的早期文物,极为罕见。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在各种场合反复推介“镇社之宝”《汉三老碑》,他说:“在西泠印社百年史上,有一些旧人旧事是不能忘怀的。吴昌硕等人抢救《汉三老碑》,是二十年代印社史上标志性的大事。” 了不起的是,这块不起眼的“灶台石板”,改变了浙东书法史。“浙东书风”经过唐宋时期虞世南、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大家对浙东地区的书法影响,至明清时期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慈城人梅调鼎在同一时期横空出世,集《汉三老碑》以来的浙东书法大成,确立了浙东书风的艺术特色,其后涌现出赵叔儒、马衡、钱罕、潘天寿、朱复戡、沙孟海、凌近仁等一批书法大家,书风一直延伸至当代。 《汉三老碑》目前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浙江第一碑”,成为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可谓“一石撑起一片天”。 一座客星山: 翠屏画卷添风采 “一柱孤撑杳霭间,人言此是客星山。流风百世今谁嗣,应诏诸生故未还。”(元·黄溍《陈山晚泊》) 子陵村村委会主任童炜科介绍,2006年,村里曾做过一个关于严子陵遗迹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打算先造一个牌坊,后来因为缺乏资金没有实施。 被誉为“东汉高士”的严子陵,与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一道,并称“余姚四贤”。2013年,余姚艺术剧院创排了一部新编历史姚剧《严子陵》,当年12月2日晚成功首演。剧情通过刘秀、严子陵、侯霸三位同窗的故事展开:严子陵被刘秀请到洛阳后,劝说刘秀不立纪功碑、不查“效忠王莽信”,并拒绝入宫为官,最后归隐垂钓。 该剧编剧为我市著名剧作家杨东标,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演绎出生动的故事,并赋予了该剧当代意义及人性思考:为官必须清正为民;人生有多种选择,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政,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可惜,因种种原因,此剧演过几场后就不再重演了。 两次登上客星山,有一个问题萦绕脑际:严子陵、《汉三老碑》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么珍贵的书法遗存,汇聚于一山、一村,却为何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了解,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的“翠屏山中央公园”,属于四明山系,处于北纬30度附近,东西绵延40余公里,包括五磊山、大霖山、翠屏山、凤凰山、栲栳山、九垒山、老鸦山、桐岭山、东茅山、西茅山、云山、鞍山、达蓬山等。可以说,翠屏山脉横贯镇海、慈溪、江北、余姚等区域,大部分在翠屏山脊慈溪一侧。“众多如画美景点缀其中,烟霞云雾逍遥其上,鸟鸣溪唱暮鼓晨钟萦绕,恰如其名。” 而客星山位于翠屏山的西北端,可否列入“翠屏山中央公园”范畴。笔者建议,对客星山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拓宽进山道路,重建高风阁、高风亭等部分古建筑,在《汉三老碑》发现处竖立纪念碑或纪念亭,把客星山建设成为一处历史文化的胜地。 登巅四望,云横九脉,天低吴越,思接千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