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业再提质再跨越

助力宁波“双轮驱动”行稳致远


毛雪娇 制图

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王鹏 摄)

    

    

    

    

    

    记者 徐展新

    昨天下午,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会上,授牌成立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表彰了一批贡献突出的企业和单位,现场签约了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相关区(县、市)、职能部门和企业代表表明态度、交流意见,共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这场重量级大会的召开,既是勇扛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稳进提质的现实需要。以此为引领,宁波将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发扬敢于变革、善于突破、勇于攀高的精神,奋力交出服务业争先创优进位的高分报表,为更好地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在全省“两个先行”新征程中担当示范提供强大支撑。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因由何在

    

    

    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宁波自身所需,也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

    今年召开的省市党代会,也反复强调了服务业的重要意义。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从“两个先行”的高度,系统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则把“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的重要方面。

    对宁波而言,服务业是“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加快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十分必要、十分紧迫,必须从大局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把握、谋划推进。

    近年来,宁波一直把服务业发展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制造+服务”双轮驱动,规模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持续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经济第一支柱;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4%;去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突破7200亿元,贡献了全市超过一半的税收。

    此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举行,并非偶发之举,它是对近年来宁波服务业发展各项工作的延续和提升。

    会上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具体任务,涵盖宁波服务业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条“经脉”,提纲挈领、把舵定向。“以超常力度推进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变革强势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新引擎!”号角声声、鼓荡人心,服务业“宁波号”将以全新姿态扬起风帆、破浪前行。

    

    

    探索服务制造“两业融合”,宁波任重道远

    

    

    如今,宁波的服务业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与国际通行的高标准对照,与国内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市比较,仍存在整体能级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大优强”主体不多等现实问题。

    想要解好题,就必须把握好、处理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它们是车辆的左右两轮,它们的质量与稳定性,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强调发展服务业,不是要降低、削弱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是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这样夯基定调。

    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服务业,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水平的制造业,也能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我们看到,在宁波普瑞均胜全速运转的生产车间旁,一座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实验室正不断向外输出技术服务;以“一支笔”闻名中外的贝发,已依托线上服务平台“文器库”辟出一条全新战线,帮助了百余家嗷嗷待哺的中小文创企业;在宁波雄厚制造实力、优越营商环境的吸引下,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来甬建立了研究院,工研院、智研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在甬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不断拓宽“两业融合”的半径……

    据了解,我市开展服务型制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已超过60%,拥有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0家。去年,宁波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4212亿元。

    成绩很亮眼,但决不能放松懈怠。现代服务业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大都市集聚要素的能力就越强、发展能级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锚定“两个先行”和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宁波依旧任重道远。

    

    定向聚力,勇闯新阶段服务业发展“新天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两业融合的成效,增强“双轮驱动”的稳定性,宁波确定了未来三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总体而言,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构建发展动能强劲、业态结构高端、区域特色鲜明、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服务新体系,积极创建“宁波服务”品牌,使服务业成为大都市产业的重要支柱、大都市品质的重要支撑、大都市形象的重要标识。

    聚焦重点领域,就是以智造服务、港航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为主攻方向,抢抓新机遇,抢占制高点,做大主平台,做强主力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质。

    创新发展路径,就是把握创新赋能、数智赋能、融合赋能、低碳赋能和变革赋能五条路径,重塑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蓬勃兴起的生动格局,实现效率提升、品质跃升、价值攀升、链条延伸的综合效应,营造最优最好、安全稳固的服务业发展新生态。

    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则凝练概括为六个“突出”:突出战略导向,做强高端港航服务、新型贸易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持续放大竞争优势;突出创新导向,壮大科技创新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高端专业服务;突出民生导向,优化品质生活服务和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夯实民生幸福之基;突出未来导向,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创新场景应用,推进智慧治理,不断催生新经济、新模式;突出市场导向,加快培育总部经济、高成长企业、平台型企业,整体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强基导向,强化平台支撑、项目支撑、人才支撑,着力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像重视制造业一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制造业一样抓服务业!”大会上,彭佳学的声音振聋发聩。

    这提醒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格局,必须找准方向、坚定信心、奋发前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而服务业,正是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最大后劲、最大空间。

    打开这片广阔的新天地,等待宁波的,将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壮丽景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