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们走进革命史迹陈列馆做讲解员。 |
|
“行知征客”小分队队员给翠冠梨拍特写。 |
|
大学生志愿者陪托管学生一起用餐。 |
|
“活火”小分队队员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唱渔民号子。 |
记 者 蒋炜宁 通讯员 姚敏明 向娴华 文/摄 夏日的甬城骄阳似火。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港口码头,一批批在甬大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投身精彩的社会生活,在见证城乡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的力量。 为梨农上直播课,把翠冠梨卖得更好 做采访、拍视频、设计商标、进行“土味”直播教学……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知征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的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为梨农们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直播带货课。 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兆双告诉大学生们,十多年前,洋湖村还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偏远乡村,收入微薄。后来村里带头种下了第一批300亩翠冠梨。随着品质和产量的提升,翠冠梨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几年供不应求。当下,合作社作为产业龙头基地,带动21个村进行翠冠梨种植,还推出了农事体验、梨花摄影、翠冠梨采摘等活动,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自此,村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大家好,我所在的位置是宁海县长街镇洋湖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梨村、小康村……”碧空如洗的蓝天下,果实累累的梨树前,团队成员化身主播,进行了一次微博直播,对翠冠梨进行了介绍和宣传。 在镜头的跟随和主播的生动讲解下,此次宁海登喜翠冠梨微博直播观看人数近千人。队员们认为,采用直播方式向观众真实展现翠冠梨的生态种植环境,更能体现产品价值,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农产品,从而拉动销售额的增长。 本着“授之以渔”的想法,邵雍棋同学还用方言为梨农们带来了一堂“土味”十足的新媒体培训课程。从农产品带货火热的原因分析,到直播电商的特点,从如何选择电商平台,到设计卖点增强互动等实操技能,他都尽量用大家“听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娓娓道来。 “感谢这些大学生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听后感觉收获很大,以后打算好好运用今天所学的技能,把翠冠梨卖得更好!”一位前来听课的梨农表示。 小分队为合作社开设了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重新设计翠冠梨卡通形象的商标LOGO,此后大学生还将持续指导梨农进行新媒体营销,用“互联网+”助力翠冠梨品牌再升级,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充分彰显青年担当。另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登喜翠冠梨专业合作社还合作开展“共融”大学生文化服务基地共建活动。 传了千百年的老技艺,我们来传承 前些天,镇海区澥浦镇文化馆的排练厅里传来阵阵鼓点声和欢声笑语。大学生“寻梦船鼓”暑期小分队的同学们正跟着澥浦船鼓戏的传承人郑梦娟学习船鼓戏表演。 几个男生把重约15公斤的船型道具系在脖颈上,双手握住两侧船沿,伴着口令前后走动,船身摇摆,船下面的蓝色绸缎恰似波浪翻滚,一旁的女生则手持两条“鱼”上下舞动,呈现出一派渔家庆丰收的欢乐景象。 而在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碧海蓝天下、渔港码头前,大学生“活火”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被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渔民号子的魅力所感染。他们迎着海风、伴着潮声,跟着非遗传承人、东门渔村党支部副书记郑满江,把时而悠扬时而铿锵的渔民号子唱响。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调研学习了澥浦船鼓戏的历史沿革、风格特色和传承现状,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赖于其背后的能工巧匠们肩负使命一路前行,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在数字化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有所作为。”“寻梦船鼓”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应佳希说。 大学生“活火”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则在哔哩哔哩、微信等平台推出了“传承非遗”视频专栏,积极宣传普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形成渔民号子“口袋书”,后续还将以舞台再现、出版读物、开发衍生产品等方式传播、弘扬海洋非遗文化。“希望能进一步拉近大众与‘非遗’的距离,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能如咱们小分队的名字那样,‘活下去’‘火起来’!”队长魏婧婷说。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职院还有一支“非遗青年”小分队,该团队在假期里前往6个非遗传承基地,摄制宁波本地非遗视频18个,视频总计时长140余分钟,后续将分发给基地供接待外宾时使用,为宁波本地非遗“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认为,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乡村、服务“三农”,可以让同学们在观察实践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进程中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最强音。 00后对话10后 把红色故事讲活 “朱敏忍着手指化脓的痛楚,在赴死前写下狱中信,表明他决心为革命献身的心迹……”甬城虽酷热难当,但在宁波朱敏村的革命史迹陈列馆里,一群10后小学生和00后高中生却正围着00后大学生宣讲员们听得入神。 他们是来自宁波财经学院的“青春寻访者”实践团成员。自7月12日以来,这群大学生走寻海曙区革命史迹点,走访多位革命老战士,在寻访红色根脉的同时,用情景剧、烈士书信等沉浸式宣讲方式,为当地中小学生播下了理解、认同红色文化的种子。 “小学生们在大学生的带领下,和高中生一起参观横街革命史迹陈列馆、平头桥等地,大学生边走边讲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讲述横街的乡村振兴故事,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来自横街镇中心小学的俞琪英老师说,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起学党史显得格外亲切,感觉和大学思政教师有很多共同话题,聊天在“一个频道上”,大家结合现场教学情况一起研究思政课改革问题,激发了推进大学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的灵感。 “有思想、有活力、有热情,大学生们把村里的红色故事讲活了!”横街镇党委委员皇甫珏敏赞扬道,“青春寻访者团”的成员们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聊四明山革命历史都很拿手,宣讲方式接地气、有情景,切入点也很符合年轻人的所思所想。 除了讲述英雄故事,寻访革命老战士、收集红色旧物件、辑录珍贵战斗史实等也是“青春寻访者们”的实践内容。团队指导老师、宁财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帆介绍,该方式不仅是学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新探索,也是海曙区委宣传部联合高校推出的“红色根脉,红动海曙”青春寻访者项目的重要内容。 发挥特长 为集卡司机提供暖心服务 你见过坐在集卡车里的卡通形象吗?近日,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走进物流工业社区 关爱服务集卡司机党员”实践队,为北仑霞浦物流工业社区2300多名集卡司机设计了专属卡通形象,让司机们赞不绝口。 实践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前后花了16天,改了5稿,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卡通形象,包括车轮上的党支部专属水杯,印有“车轮滚滚,创造幸福”“安全出行,平安归家”等标语的遮阳板和提示牌,以及“一图就懂”北仑的帆布袋。帆布袋正面印有工业社区首创的“物流集卡司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背面印有工业社区“司机之家”为集卡司机提供的所有线下服务内容。 该实践队由8名学生党员和1名教师党员组成。实践队队长樊世缘介绍,一次偶然机会,实践队成员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看到了《中国这十年,基层堡垒》这期节目,节目专门报道了北仑霞浦物流工业社区打造“车轮上的党支部”党建引领聚人心、暖心服务集卡司机的故事。大家深刻了解了集卡司机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工业社区为改善集卡司机们的工作条件、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所作的努力。 实践队联系了北仑霞浦物流工业社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集卡司机提供独具特色的关爱与支持。 “同学们太有心了,为我们设计了这么精美又实用的遮阳板,夏天在车厢里休息也不用担心有阳光直射了。”看到实践队的设计稿,集卡司机朱师傅表示,有了帆布袋,下次再也不用跟新来北仑的车友解释司机之家为集卡司机提供哪些服务内容,直接给个帆布袋,从入职到退休每一个环节服务内容都有! 实践队指导老师宋佩表示,这次深度融入物流工业社区党建联盟,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党员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路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的意义何在? 如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如何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甬城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今年暑假期间,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取得了可喜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团中央联合13个部委正式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随后逐步在各高校开展,时至今日已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常规性活动,成为共青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我市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20余年,一直紧紧围绕服务学校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组织万余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必由之路,成为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年学生唯有把蓬勃的青春热情融入火热的实践中去,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结合起来,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把青春之歌谱写得更加雄浑激越。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立足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切体会国计民生大事,丰富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毕业后立足所学专业、发挥智慧才干,投身城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的眼眸,一颗颗质朴的心灵,这个暑假,因为有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蒋炜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