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8月30日,河北承德高新区管委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对《承德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有奖向社会征集涉疫信息的公告》予以撤销,并表示此次事件正在调查核实,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当地涉疫政策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有奖鼓励群众举报相关涉疫人员信息,奖金为每条500元。第二条是涉疫人员是企业家的,列入银行黑名单,不得申请各类贷款。涉疫人员是个人的,列入高新区个人失信记录黑名单(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不得参军、不得入党、不得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等)……(8月30日中国新闻网) 当地之所以撤销该政策,主要原因是第二条规定“法律政策依据不足”。的确,即便有企业家故意隐瞒行程、拒不配合流调,也应该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置,而不应该与申请贷款挂钩。否则,等于随意扩大了对涉疫企业家的处置面,表面上看增加了防疫政策的威慑力,实际上干涉了企业家的经营活动。 更离谱的是,对涉疫个人搞“连坐”,如果一人涉疫,其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也要受到连累,既不能考公,也不能入党,还不能参军。这么做,打击面太宽了,损害了无辜的旁系亲属的多种合法权益。要知道,旁系亲属既没有法定义务和能力约束涉疫人员,更不该因为涉疫人员而蒙受权益损失。 对权力部门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法律明确授权,承德高新区防疫部门无权对公民考公、参军等正当权益采取禁止措施。上级能及时发现其防疫政策问题并宣布予以撤销,既减少了不良影响,保障了涉疫人员旁系亲属的正当权益,也把当地防疫工作拉回了正确轨道。 当地表示,将就此事进行调查核实并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对违规违纪人员是一种惩戒,对其他防疫人员也有警示之效。这种处置态度表明,即便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也不能背离政策法律胡来。在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政府部门无论是制定防疫政策还是开展其他工作,都不应该在法无授权的情况下进行。 我们也要反思这种“连坐”式防疫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比如,在该防疫政策出台程序上,是否经过法制部门审查把关,是否经过更高一级部门审核?再如,当地防疫部门为何会出台这种“连坐”式政策,也需要思考。如果不从根上去纠正,可能还会犯类似错误。 在笔者看来,当地防疫部门擅自出台“连坐”式政策,主要原因是防疫压力太大,一有风吹草动就慌了手脚,恨不得用最严厉的政策防范疫情,以免防疫不力导致官帽被摘。次要原因是,政策制定者法律意识不强,决策时不考虑法律依据。此外,对公民合法权益重视不够,继而想干预就干预、想禁止就禁止。 在眼下多地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疫情防控这根弦的确不能松,但也不能因为压力大就乱了方寸,而应更谨慎决策。希望各地防疫部门从上述案例中汲取教训,让疫情防控工作更科学、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