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的能量,因聚合而升级

    

    

    李国军

    

    据昨天《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在一个不平凡的四口之家,父亲彭建康在2000年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用,2004年母亲吴君美签下了捐献遗体的申请书,在老人去世后,其女儿根据老人的遗嘱办理了遗体和角膜捐献手续。2016年,女儿彭女士和女婿汪先生传承长辈遗风,也双双签下捐献遗体申请书。

    遗体捐献,对社会来说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极大贡献;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服务医学发展、挽救患者生命、展现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的公益事业。

    据报道,由于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对遗体捐献后能否得到合理妥善的使用的担心,使得近30年来遗体捐献率只有4%至20%。

    一个人偶尔做一件公益事业不难,或者,一段时间内持续做几件公益事业也不难。但是,像捐献遗体这种人间大爱的公益事业,让一家两代人不间断地传递,就难能可贵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一家两代人的抱团传递人间大爱,使得大爱的能量得到了放大。正因为这种人间大爱的聚合,诠释了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时代内涵。

    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聚合在一起的人们,是会彼此影响与激励的,正如报道中的彭女士所说“我的父亲母亲都愿意为医学献身,我和先生心生敬佩,也希望身后继续发挥作用”。

    彭女士一家两代人因聚合而升级的人间大爱,不仅为社会奉献了光和热,也必然成为城市移风易俗的标杆,使一个城市的文明有了深深扎根的土壤。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