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溪、凤亭、明堂岙……

历经千年岁月涤荡的宁波乡村地名

嘉溪村乌石岙一景

嘉溪村内的嘉溪庙(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为有着8000年遗址古迹的城市,宁波地方文献存量巨大,但多形成于宋代以后。已知的最早刊刻于唐(或宋初)的方志《明州图经》也已惜失。宁波境内关于唐、五代或唐以前的地名文献信息,零碎而稀少。幸亏还有些许墓志铭留存,让后人得以窥见过去年代宁波乡村地名的一鳞半爪。令人欣喜的是,即使历经千年岁月的涤荡,这些乡村也未全部消失,有的不但仍然存在,发展还很昌盛。

    

    

    徐雪英 

    

    北仑嘉溪村:晋涌宝塔,唐存古村

    唐元和五年(810年),即唐宪宗在位第五年,明州北仑一位罗姓夫人过世。这位夫人祖籍河南南阳郡,曾祖辈为南阳望族,后分枝开叶迁至江南,在鄮县灵岩乡(现属北仑)定居。15岁及笄后,罗小姐被许配给了王家。她“宜其室家若辅佐兄弟”,给王家养育了两个儿子。40岁那年,因为疾病,终寝于北仑夫家。

    家人“女男泣血”后,按照礼制葬其于“灵岩乡金全里嘉溪村东山之北源”,并撰刻《唐王君故夫人南阳郡罗氏墓志铭并序》以记其迹。这份墓志铭拓片现收藏于慈溪市博物馆,章国庆主编的《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中录有全文。

    从罗氏墓志铭中可见,唐元和时期,嘉溪村已存。这样算来,其建村历史至少1200年。2001版《北仑区地名志》记录了南宋后该村部分人文。云:村民主姓乐,南宋建炎年间从湖塘迁入。因该地东有牡丹岩流溪,西有羊山下溪坑,两溪之间山清水秀,故美其名曰嘉溪。

    嘉溪村现归属北仑大碶街道金泉社区,“金泉”两字也疑从唐代“金全里”沿用而来。南宋《宝庆四明志》记:灵岩乡,县南,管里一村三,金泉里、樱豆村、河头村、嘉溪村。章国庆先生推测道:里名恐入宋后改“全”为“泉”。

    嘉溪村西南古木参天处有乌石岙,为宁波阿育王寺前址,百姓俗称古育王寺。传西晋太康年间,慧达大师在此结茅而居,夜见舍利涌现,于是建寺以奉,是为古育王寺前身。作为阿育王寺发祥之地,乌石岙今尚存“涌见岩”字碑、瑞应亭、慧达大师墓塔等诸多古迹。这些古迹和村周出土的汉代陶罐古物等表明:早在汉晋时期,嘉溪村一带已有先民栖息。唐元和五年,王家人选择把罗氏安葬于“嘉溪村东山之北源”,可能就是认为这一带有宝塔名寺,风水天成,是这位善良夫人最理想的归宿之地吧。

    余姚凤亭:凤来之祥,田居隐地

    唐宝历元年(825年)十月,一位72岁的老人在余姚烛溪(今慈溪横河梅湖水库北部一带)家中去世。家人埋葬其于余姚“凤亭乡雷山里盖竹村前溪湖杪北山之首”。并撰刻墓志铭以记之。后人发现他的墓志时,志碑已残损,姓氏等部分信息缺失,他的墓志因此被称为《□□□府君墓志铭并序》。

    墓志显示,这位唐代余姚老人祖辈皆好田园,不喜仕途。老人家虽然生有六个儿子,到他去世时,只有大儿子担任了绍兴兰亭监驱使官佐助盐务。《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附记云:志主之长子时任兰亭监驱使官佐助盐务,为地方上低级胥吏,官名不见于史志。

    老人墓志中提到的“凤亭乡雷山里盖竹村前溪湖”,虽为千余年前的唐代地方称谓,但“凤亭”“雷山”“前溪湖”这几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现余姚四明山北麓罗壁山下有凤亭,以村内凤亭得名。《四明山志》载:“虞仲翔建亭于竖玉山,有来凤之祥,故名凤亭。”今亭已圮。

    凤亭附近有筀竹村,境内盛产筀竹,旧有筀竹岭,以岭名村。筀竹村旁有前溪湖水库,不远处有雷山,海拔223米。结合这些信息,疑墓志中提到的“盖竹村”即为此筀竹村。

    鄞州明堂岙:插竹萌叶,吴越遗存

    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十二月,掌管吴越国明州军事务的长官元德图去世。其墓志铭记,“宅窆于灵岩乡明堂岙之墟”。

    明堂岙,地处太白山麓,与阿育王寺为邻。《鄞州区地名志》解释村名云:宋时,李氏因冒犯朝廷逃到该山岙避难,以采药为生。一日,将一株小竹插入水中,几天后竟发现竹叶萌发。由此认定山岙为活地,定居后必能子孙满堂,故名“萌堂岙”。后简化成明堂岙。

    地名志采用的释名传说,收集于当地民间。如果李氏避难传说可靠,结合元德图的墓志,李氏定居山岙的时间应该早于宋朝。也许和元德图家族一样,他也早在唐五代时期就逃到了宁波。

    墓志铭记,元德图本姓危,祖籍江西弋阳。其父为唐末信州刺史危仔倡。文献记载,唐末黄巢起义时,抚州刺史危全讽带着弟弟信州刺史危仔倡割据一方,称雄一时。后危全讽兵败被擒,危仔倡出奔吴越,被吴越王钱镠委以节度使,并赐姓元。由此,危仔倡家族留居浙江。

    元德图为危仔倡第11个儿子,起初只是一个馆驿的巡官。但他“克己温恭”“敏于事而慎于言”,在战事中又表现可嘉,最后被提拔为节度使佐官,知明州军事务,同时担任吴越国“检校司农卿”。

    可能因为任职明州,元德图和其生母璩氏后来一直生活在鄞县董孝乡。璩氏去世时,元德图也选择把她安葬于灵岩乡黄牛岭之源。元德图有两位夫人,18个子女,其中11个是儿子。元德图享龄62岁,其明堂岙墓地离其母亲墓地黄牛岭不远。

    黄牛岭,北起北仑璎珞村,南迄鄞州明堂岙。为旧时璎珞通嘉溪山路。山形似牛,土质黄色,岭过“牛背”,故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