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银凤 宁波历史上,拥有数以百计的传统书院,数量为省内最多。这些书院以独特的宋韵文化特征,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重要文化标识。当下,宁波书院文化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 金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海曙区横街镇的桃源书院。古朴典雅的书院建筑与满眼苍翠的四明山岭遥相映衬,“千年学府”四个大字高悬于正门,依山而建的主楼正在重新装修,呈现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 “为完成甬籍学者、桃源书院首任院长、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的遗愿,这里1500平方米的场地将建设浙东历代文化名人纪念馆。”复建桃源书院的民营企业家翁国伟介绍,除了宽敞的专题展厅,书院还将辟出可容纳上千人就座的讲学厅。 宁波书院文化灿烂厚重、蔚为大观。据海曙区社科联副主席裘燕萍介绍,两宋时期,宁波的书院发展迅速,知名的有十多家,仅月湖就集聚了碧沚杨文元书院、沈端宪讲舍、竹洲三先生书院等;位于城区的还有城南书院、南山书院和长春书院等。此外,还有鄞州的甬东书院、慈城的慈湖书院、象山的丹山书院、奉化的广平书院和龙津书院、余姚的龙山书院和高节书院,等等。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为主。书院教育极大地提升了地域百姓的人文素养,使四明大地人才辈出。从“庆历五先生”到“淳熙四君子”,从王应麟到方孝孺、王阳明,从朱舜水、黄宗羲到全祖望,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无不深受书院教育滋养。据统计,宁波历史上共有12名状元、2300多名进士。科举业绩辉煌,也与发达的书院教育关系密切。文教的兴盛,让宁波有了“浙东邹鲁”之称。 “书院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宁波的文化传统,是文献名邦的核心载体,由此生发形成了至今在海内外仍有深远影响的浙东学术文化。”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文杰感慨。 “今天,我们在为宁波的历史文化名人点赞的同时,应该行动起来,复兴桃源书院这样的千年学府,挖掘浙东特有的文化基因,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打造书香宁波的城市品牌。”桃源书院执行院长胡茂伟说。 在宁波,复兴中的书院呈现多姿多彩的魅力。2016年,城南书院在离原址不远处的南塘老街重建。历史上,南宋名士袁燮世居宁波城南,读书讲学,泽被周边百姓。城南书院复建以来,着力构造文化创意创新、艺术培训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的人文空间,已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场所。位于慈溪市鸣鹤镇杜湖东南之滨的杜洲书院曾名动浙东。2017年,作为鸣鹤古镇提升规划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杜洲书院异地复院迎客,该书院现已编入《中国书院辞典》。 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古老书院中引入新业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宋韵文化宁波基地已落户宝奎巷。这里将建设宝奎书院,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客厅,并融入宝奎巷宋韵新文化体验区的整体空间布局。该书院将重点展示“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君子”相关文学作品,进行《三字经》研学交流等。 复兴书院文化,让更多的文化名人成为书院的灵魂,以此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近日,云在书院推出“戏曲演艺新空间”系列活动,邀请戏剧人轮番开讲,每周开展两场戏曲“讲+演”。名戏、名家、名票与赏析相结合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院,过起了月湖戏曲夜生活,超过半数的听讲者为30岁以下的青年。著名昆曲学者周秦、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梨园戏名家曾静萍等人成了云在书院讲学的常客。 “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书院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促进宁波传统文化复兴,使之重新成为学术高地、浙东邹鲁,是时候了。”黄文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