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护险扩面

给失能者家庭 喘息之机

专业护理人员的介入,为不少苦苦支撑的失能者家属带来些许喘息的空间。(周琼 黄合 摄)
制图 周琼 黄合
今年7月1日,长护险首次走出试点机构,进入居家环境。居住在试点区域江北慈城镇的失能老人芦大爷成为我市首例长护险服务对象。
(周琼 黄合 摄)

    

    

    

    

    

    

    

    记者 周琼 黄合 实习生 吴雁灵

    

    当有一天,我们老得照顾不了自己时,该怎么办?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20年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人,约占60岁以上老年总人口的16.6%。也就是说,大约每6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1人生活无法自理。每个失能老人身后,牵扯到的是好几个家庭。

    对于这些失能老人,我们的社会能做些什么?

    

    日复一日的煎熬 看不到尽头的重担

    

    

    

    “阿姐看到我来帮忙,才出去到附近转转。这些年,真是苦了她了。”68岁的吕师傅坐在狭小的客厅里,右手边的主卧躺着他95岁的老母亲——因为脑梗后遗症,老人的半边身子不会动,在床上一躺就是5个年头。

    上世纪90年代,一家7口因为村庄拆迁搬到这里,也算是进了城,但出门不上锁的习惯却延续至今。20多年一晃而过,大哥今年已经75岁了,最小的弟弟也66岁了,几个兄弟姐妹都已进入人生的后半段。

    老母亲在沉睡,因为多年没有出门,她的皮肤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苍白。虽说瘫痪在床多年,但因为家人的精心照料,老人身上没有长褥疮。房间因为经常通风,也没有异味。

    吕师傅说,母亲几乎24小时不能离人,主卧里摆放的小床就是71岁的姐姐睡的,平时也主要是靠她在照顾。几个兄弟负责买菜,偶尔过来搭把手,也让姐姐有个喘息的机会,出门转一转。

    喂饭、擦洗、喂药……吕师傅的姐姐被“困”在了母亲的床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步骤。和照顾婴幼儿见证其成长的欣喜感不同,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一天天地衰老,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

    “最近一段时间,母亲的脑子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有时来不及叫人,大小便就会拉在床上。我们年纪大了,也经常七病八痛,照顾老母亲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吕师傅说。

    在我们身边,在那些“隐秘的角落”,有这样一群失能老人,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备受煎熬的家属。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当看不到尽头的重担从天而降,谁能给这些负重前行的家属送去宽慰?

    年迈的母亲既失能又失智,50多岁的刘阿姨五六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几个姐妹想着送老母亲去专业机构,又怕村子里人多口杂被说闲话;也曾想在老乡中请个靠谱的保姆,但还没等保姆到家,一天晚上母亲想上厕所,直接从床上摔下。看着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老母亲,刘阿姨赶紧把她接到了自己家。

    “我心疼外婆,但我同样心疼自己的妈妈。本来妈妈睡眠就不好,外婆还半夜三更嚷嚷着叫人,乱发脾气。我感觉妈妈是用自己的健康在延续外婆的生命。”刘阿姨的女儿说。

    “要撑住,不能比老伴先走。”这是82岁的黄爷爷如今最大的愿望。几年前,他的老伴因脑梗陷入长期昏迷,从此身边就离不开人。尽管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黄爷爷依旧独自支撑着自己和老伴的生活。“买菜做饭都吃力,有时早上煮一顿,中午和晚上热一热再吃。”黄爷爷苦笑着说。

    但是,当儿子打来电话问是否需要帮助,黄爷爷依然会一口回绝,“不用管我,我好着呢,你们管好自己就行。”儿子儿媳已经年过半百,下班了还得带他们的孙子。“我的目标就是不给小辈添乱。”话虽这么说,黄爷爷也有顾虑,“哪天我连自己也照顾不了,老伴咋办?”

    

    身心完全失衡 “隐形”的痛苦亟待化解

    

    

    

    “这个群体很特殊。当你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心酸的故事,心里会被深深触动。他们的痛苦,一般人如果只靠想象,很难‘感同身受’。”海曙区白云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李霞告诉记者。

    在此之前,她也和基层百姓打过交道,大概知道全市有为数不少的失能半失能群体,但直到前不久一家一户地走访调研排摸,亲眼看见一个个家庭真实的案例,她才真正和这个群体有了情感上的共振。

    在她看来,这个群体中,有些是家庭困窘带来的经济压力,有些则是居家照护后家庭生活的完全失衡。因为失能者对家人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照护者被全天候无死角地捆绑在家中,不敢生病、害怕生病,甚至连出个门、买个菜也要跑步前进。

    对此,已经做了20年社工的叶人君也有同感。每一个失能者所在的家庭,都有一个充满心酸、满是血泪的故事。有些老人家与失能相伴的是失智,固执、偏执、不讲道理、无端生气等。照护者不仅要处理吃喝拉撒等生活琐事,还得日复一日忍受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陷入精神上的崩溃状态。

    “这个群体及其家庭的痛苦,很多时候是‘无声’的甚至是‘隐形’的。这些个体的案例,更加需要整个社会倾斜资源加以帮扶,需要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的多重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照护和兜底服务。哪怕有人陪着聊聊天、上门搭把手,对于这些照护者来说,都是很大的宽慰。”李霞说。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关于失能群体照护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特别是对于宁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大家围绕资金筹措来源、服务质量保障和设定评估标准等表达了更多的期待。

    “加快探索多途径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既是优化

    

    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爱老惠民政策尽快取得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市人大代表,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建丽说。

    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刘建丽提出《关于探索多种途径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的建议》,希望宁波能够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深化长期护理险制度试点工作,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保障对象,覆盖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保障待遇包括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等,使更多失能人员受益。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海曙区和义社工师事务所总干事黎丽也将探索多途径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的建议带到了今年的市两会上。她认为,为满足失能群众居家医疗护理需求,还需充实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力量,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协助解决困难群众居家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等政策范围外的费用。

    

    提供喘息服务 寻找长护险的宁波解法

    

    

    

    听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呼声,宁波党委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了。

    2017年,宁波就接过全国试点任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城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从当年12月起,我市在海曙、江北、鄞州三区正式启动试点,去年进一步将试点扩大至镇海和北仑两区。

    记者了解到,在前期试点过程中,我市的探索十分审慎。长护险的政策对象被限制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同时,试点范围也仅限于在试点区域内的长护保险护理服务试点机构。但正是通过这样的小切口试点、低水平起步,我市逐步明确了服务管理、评估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比方说,从养老机构护理延伸到家庭护理后,护理员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标准化服务?我们推出包括清洁卫生、营养摄取、排泄护理、移动舒适和安全护理、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类、用药指导等在内的六个部分,共计42项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宁波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副处长严晶告诉记者。

    在几年的试点探索中,我市的长护险制度相继覆盖了288万名市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决策层对于长护保险的制度设计、机构培育、服务供给、经办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相应经验。

    一边是市民群众对于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强失能人群保障的期盼日益强烈,一边是决策层渐渐清晰的制度思路,更全面、更精准和更加可持续的长护险制度,在宁波呼之欲出。

    今年7月1日,我市长护险首次走出试点机构,进入居家环境。居住在试点区域江北慈城镇的失能老人芦大爷,成为我市首例长护险服务对象。从本月开始,我市扩大先行先试范围,全市每个区(县、市),都会有一个乡镇(街道)开展全流程先行先试,为政策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同时,为让政策更好地落地,我市还将全面推进失能人员评估工作,在对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失能评估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失能评估,确保符合条件人员的长护险待遇应享尽享。同时,全市各地正积极对接相关护理机构,培育护理人员,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尤其是在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确保失能服务供给全覆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