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利开放许可

有多少创新潜力可挖?

▲永新光学与浙大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研发团队。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综合楼。
(王岚 摄)

毛雪娇 制图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魏雅绮

    

    一边是“沉睡”多年无法展现其价值的专利,一边是急需攻克技术难关的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供需双方处于“两难”的境地。

    这一现状即将迎来大的转变。日前,宁波举行了首届知识产权转化对接活动,为全市高校院所与中小微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此项活动释放出大力推动和促成知识产权转化转移的积极信号。

    “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向全市各大高校院所征集开放许可专利,得到积极回应。”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共收集到16家高校院所的1400多件专利,其中681件发明专利作为首批开放许可专利,被精准推送至全市7615家中小微企业。

    

    “闲知产”要变成“金疙瘩”

    

    

    在宁波首届知识产权转化对接活动暨专利开放许可启动仪式上,宁波大学-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率先进行了高校和企业专利转化签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说:“我们研发出一种适用性高的纺织机械用快速换线装置,2020年申报专利成功,但一直没有‘用武之地’,直到前段时间遇到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形成了多件专利转化意向。”

    “我们一直在研发新设备,想要解决更换纺织纱线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为两家单位的“两难”境地带来转机。双方经过沟通对接,确认该件专利通过旋转支撑架设计,可以高效地实现纱线更换,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于是,双方正式签署了专利转让协议,并且达成了协同人才培养、共建知识产权的项目合作。“根据初步测算,这件专利预计一年能为企业增加6000万元的收益。”该负责人说。

    一面是专利权人的无奈,一面是企业的技术瓶颈。只有打通两者的沟通壁垒,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对此,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研究院院长崔志英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知识产权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企业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为此,我们十分注重搭建创新平台,并持续投入。”崔志英介绍,1997年,永新光学创建伊始,就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至今已与全国3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

    “专利往往是一项技术,在理论上、在实验室里得到了验证,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市场价值,是需要‘练兵场’的,而企业就是最好的实战基地。”崔志英说,2000年,永新光学与宁波大学共同创建的省级医用光电工程中心落户该企业,院企共同培育人才,推动专利产业化工程。2020年,企业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宁波科创中心三方共建浙大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继续推向深入。“共同磨合出来的技术更具有实用性,我们95%的专利实现了转化,让知识真正变成‘真金白银’。”崔志英说。

    

    专利开放许可加快成果转化

    

    

    目前,无论是宁波大学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还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仍是传统的专利转让方式。

    专利开放许可,则是指专利权人通过专利管理部门发出要约,潜在被许可方一旦接受要约,即可实施其专利技术的一种许可形式。

    “与普通许可相比较,开放许可方式可促进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减少专利许可谈判的交易成本,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专业人士表示。

    专利开放许可,是国家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去年6月1日,修改后的专利法施行,创设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允许专利权人明确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声明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宁波第一时间进行了落地。

    去年,《宁波市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当年全市专利转让8524件,同比增长20.9%;专利许可1089件,同比增速高达2078%,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继出台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宁波市鄞州区、高新区被列入全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单位。

    我市紧跟着出台《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通过开放许可形式将专利许可给市内中小微企业的单位给予资金支持,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是浙江省首个知识产权贯标单位,宁波市首批知识产权运行机构。此次,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率先在专利开放许可“一对多”方面作出示范。

    据介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已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率先备案了18件开放许可专利,承诺在相应许可期内不收取任何许可费用,目前已有磁性材料、太阳能、先进机器人等11家行业相关企业向其提出申请意向,为企业减少近500万元的研发成本。

    “宁波681件首批开放许可的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相关领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并且一半以上承诺在1年到5年不等的单次许可期限内不收取任何费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不仅具有吸收专利转移的需要,也有实现专利转化的能力。“通过专利开放许可,既为中小微企业以较低投入获取技术支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可以检验专利技术到底是真专利还是假专利,将有利于推动专利创造从量到质的转变。”该负责人表示。

    

    宁波专利“宝藏”有待深挖

    

    

    今年上半年一份专利数据显示,我市的科技创新正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今年1月至6月,全市新增授权专利37307件,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4.2%,增幅居全省首位;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862件,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31.2%。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853件,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24.7%。

    近年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获得的专利授权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从整体看,我市创新成果主要集聚在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大约占了总量的七成。

    “多数专利技术还躺在实验室、坐在研究所、蹲在高校院所的大门内,没有走进工厂、走向市场、走到经济社会生活中。”业内人士指出,“宁波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得到开发的不足两成,而方太、舜宇、吉利等实体企业的专利,利用效率高得多、转化能力也强得多。”

    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为何“转化难”?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缺乏精准有效的专利信息平台。另外,高校院所因为科研评价机制的原因,侧重于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忽略了专利的市场价值。

    该如何破题?记者了解到,在全国推动专利开放许可的大环境下,一系列解难政策与创新举措已在快速推进中。

    比如,浙江省高校院所可通过“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网站、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其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网页链接、接口调用等方式共享公布的声明信息,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转化实施率。企业可通过上述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如与自身需求相适应,可直接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进行交易。

    开放许可定价一直是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高校院所和企业可参考《“十三五”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专利实施许可统计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公布2021年度及近五年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有关数据的通知》披露的同行业专利许可平均金额或费率。同时,鼓励专利权人充分考虑开放许可“一对多”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免费许可,探索先试用、后付费等方式,更好地激发许可需求方的积极性,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扩大许可收益。国家也将出台相关定价指南,让开放许可“有价可循”。

    宁波民营经济发达,面对专利开放许可利好,不少民企的供需意愿强烈,有的甚至已先行一步,自行搭建起交流平台。

    集聚传统塑料行业企业、同时有大量新材料高科技企业的宁波市塑料行业协会,今年上半年成立了由利时、家联等龙头企业牵头的宁波市塑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目前,联盟有成员单位58家,其中企业47家、高校3家、科研机构1家、服务机构5家、金融机构2家。

    “联盟成员共有塑料产业链发明专利3000余件,主导或参与的技术标准103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联盟秘书长于卫星告诉记者,根据塑料产业发展需求,联盟已成功构建了“塑料家居用品”“塑料原料及改性”两个专利池,共108件专利,未来将积极推动这些专利在业内“用”起来。“联盟内部成员可以使用‘池’中专利进行资源共享、转让许可;联盟外部企业,可通过开放许可或其他形式进行转化运用。”于卫星透露,目前已有两家联盟成员单位申明开展专利开放许可。

    为引入更多专利“活水”,政府职能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政研企”资源共享平台,为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该局还会同宁波科技大市场,征集到来自全国高校院所的5万件专利信息,下一步将以各区(县、市)为板块,通过形式多样的对接、路演活动,为专利供给方和企业需求方架起更多“鹊桥”,全力打通专利高效转化“最后一公里”,让宁波企业真正享受优质、实惠的知识产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