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专家咨询会现场 |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要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要求,日前召开的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咨询会,邀请潘云鹤、谭建荣、王建宇、陈纯、吴汉明等院士,毛光烈、王志勤、屈贤明、严晓浪、曾文军、蔡亮等高级别专家,为宁波数字经济发展把脉问诊。 各位院士、专家认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构建了政企同向发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数字经济发展有基础、有目标、有方向、有抓手,推进成效明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各位院士、专家重点围绕视野思路更开阔、战略布局更清晰、智造底色更凸显、细分赛道更聚焦、多维创新更加码、生态活力更充足、机制改革更发力等维度,就宁波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建议。 金虹 韩超群 要注重视野思路更开阔,破题数字经济“超常规” 一是发展数字经济要有超常规的视野格局。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潘云鹤认为,宁波要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必须要有超常规的眼光。例如,浙江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技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各出资5000万元,政府配套1亿元;次年,提出2亿元不够,省里决定5年投到100亿元,且不包括基建费用;后续又新建10个实验室。之后,浙江省发展路径迅速转向科技驱动、创新驱动。宁波发展数字经济要做到超常规,也要有这样的魄力与决心。 二是发展数字经济要有超常规的创新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认为,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一定要有超常规的政策力量和机制改革,也要有超常规的创新手段。以往超常规的保障,主要依赖政策、组织等行政手段,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依托这类数字技术构建的网络空间,也能够传导行政组织的辐射力,因此,现在要打造泛平台化的产业链生态。具体做法是:用好宁波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产业链上的亮点资源,依据产业链逻辑,梳理清楚产业图谱与上下游相关企业,然后借助区块链技术,突破以往推进企业在物理空间集聚的常规性做法,构建形成虚拟化的产业生态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背书,能够有助于规范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企业间问题,也有利于破解大企业打压小企业,衍生行业垄断的问题,帮助产业链大中小优势企业间建立起公正、紧密、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是发展数字经济要有超常规的合作胸怀。潘云鹤院士认为,要认识到竞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要建立“朋友圈”,不要把边界划得非常清楚。我们看到有些城市尽管很强,但是太闭塞、边界过于清晰,过几年慢慢就会下来。一个很难合作的城市,是很难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反之,大家很容易合作,也就会共同快速成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认为,宁波在集成电路制造上有一定基础,但制造与设计之间存在脱节,龙头设计企业要在宁波“无中生有”难度较大,需要各方联合,建立融合生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严晓浪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准,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及先导性,宁波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链路要打开,有必要着力打通“杭绍甬”集成电路区域合作链,发挥杭州集成电路设计优势,绍兴集成电路封装优势,借助省内兄弟城市力量,依据产业链逻辑,打造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帮助宁波补齐集成电路短板环节、脱节环节,形成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要注重战略布局更清晰,把牢数字经济“主方向” 一是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手抓”“两手硬”。潘云鹤院士认为,宁波发展数字经济,要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特别要关注宁波制造业优势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广泛需求,将其作为撬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也将带动数字技术的演进升级,反哺数字产业化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宁波发展数字经济一定要以制造业转型、数字化转型为重点,这样才能反映宁波的特色。宁波制造业量大面广,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产业数字化的市场规模将远远大于数字产业化,要以装备制造业等优势领域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认为,要突出重点,坚持“两手抓”及“两手”互相促进。要围绕制造业、国际港口服务业、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业三个重点“两手抓”:一手抓数字化的供给,包括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应用模式创新,壮大芯片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工业数字工程产业与云平台服务业等数字产业;一手抓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广,如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如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型制造业,如数字技术与物流技术融合的国际物流服务业打通跨境电商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服务业,如数字技术与民生公共服务技术相融合的新教育、新医疗、新环保服务业)。 二是全面评估主攻方向与推进时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认为,宁波发展数字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主攻方向,加快形成集聚。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主导性的创新,要转变以配套、辅助为主的状况,提升产业地位与经济效益。毛光烈主任认为,宁波应根据核心产业基础、创新团队的能力条件、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环境、可形成特色优势与较好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评估,找准主攻方向、有序推进,利用好宁波及全国超规模大市场优势,实现叠加与倍增效应,力争凸显宁波特色与优势。要细化数字产业的划分,并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比如,围绕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要通过细分一级、二级甚至三级任务目录清单,主攻发展工业数字工程产业、工业数字工程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业、工业行业云平台服务业,并编制路线图。 三是前瞻性谋划未来先导产业。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文军认为,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的数字经济规划,结合浙江省重点建设的“三大科创高地”,按照“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建议宁波在谋划布局的未来数字经济产业方向中考虑新增“生物医学、数字医疗、神经芯片、类脑智能”等前沿交叉领域。 要注重智造底色更凸显,创响数字经济“金名片” 一是全力支撑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认为,宁波发展数字经济要深化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任务有机结合,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细分产业,如磁性材料,是宁波具有优势、有反制能力的产业;做好精细化工等具有规模引领效应的制造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谭建荣院士认为,要借力“智造”变传统为新兴,宁波在纺织服装等消费品领域的优势突出,未来要将服装行业与时尚化、数字化结合起来,向数字时尚产业进军,将传统产业变为特色新兴产业。 二是更加关注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屈贤明主任认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是宁波数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宁波制造业的特色在于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工信部近期召开智能制造先导区启动会议,宁波要争取入选第一批,建议重点以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作为宁波申报先导区的特色切入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可以利用平台进一步辅助宁波的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平台型企业包括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要高度关注包括新型控制系统、新型工业软件等在内的融合新业态,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三是大力推进产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潘云鹤院士认为,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都至关重要,要加大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升级力度,改造过程不是仅仅加一个机械手,而是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这条线,把整个产品变成智能自主系统。宁波要特别关注具有基础优势的汽车、家电、装备、仪器等产业领域,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抓好工业设计,融入智能自主系统,促进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要注重细分赛道更聚焦,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一是注重放大集成电路材料特色优势。严晓浪主任认为,宁波要将特色做优做精,要进一步扩大优势,不仅做到国内前沿,更要在国际上有领先地位。应该扬长避短,做集成电路材料。目前,国家层面对宁波集成电路材料给予极高肯定,宁波下一步要特色做精、优势拉高,聚力发展集成电路材料,使宁波成为集成电路材料的重要基地,逐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塑造“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数字化“新亮点”。谭建荣院士认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金名片”,要把这两块的数字化做到全国第一。聚焦“书藏古今”,要率先做好天一阁的古籍数字化,打造数字图书馆,做大做强数字内容、创意文化产业;聚焦“港通天下”,即充分依托宁波舟山港的优势地位,做优数字化港口、数字化贸易,将宁波的数字港航做到世界级水平。陈纯院士认为,要加快推进港口服务数字化转型。宁波的港口资源得天独厚,要充分应用报关、物流、仓位等一系列大数据,打通数据流、资金流、物流等实现国内制造端与海外需求端的有效对接,形成从制造到消费的端到端数字化应用,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王志勤院长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发挥宁波港口优势、自贸区优势,重点发展ICT技术、跨境电商、数字内容等,进一步突出国际开放的枢纽特色,打造数字贸易的新标杆。 三是做优做精数字经济领域的关键基础件。屈贤明主任认为,宁波高度重视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并涌现了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环节的优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高端信息材料等细分领域。 要注重多维创新更加码,夯实数字经济“硬实力” 一是创新布局要精准衔接产业布局。王建宇院士认为,宁波在数字经济前沿产业选择上,提出柔性电子、区块链、量子技术、元宇宙四个方向,加载了现在最时髦的提法,如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跟上的话,核心东西不可能落地生根。因此,产业布局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布局必须同步进行,宁波近年来引进很多研究院,我觉得还是要集中力量、加大投资,培育好这四个领域。 二是探索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潘云鹤院士认为,平台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商业模式,是一种新的市场形式,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商业模式若没有较大幅度转变,数字经济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因此,宁波不仅仅要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还要做好商业模式创新,紧跟深圳、杭州步伐,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发展交易型、社交型等数字平台,导入新型平台服务。 三是支持围绕核心产业构建泛平台化创新联合体。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认为,可以借助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泛平台化联盟。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若能够围绕核心产业,构建泛平台化联合体,可以形成横向联通且自带利益驱动机制的科技协同攻关体。曾文军院长认为,借助“数字孪生”联盟、“元宇宙”协会等载体,要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动、抱团发展。 要注重生态活力更充足,打造数字经济“强磁场” 一是引育数字经济核心人才。吴汉明院士认为,人才短缺问题在集成电路领域尤其突出。解决方法有两个:第一,引进顶尖人才,引进的人才不一定要多,但需要全球顶尖人才,能够带动某个细分领域全面发展,宁波目前引进的还不够;第二,自己培养,人才培养学与用脱节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要做好产教融合,强化学科建设,推进教学与应用的衔接,支持建设与先进制造环节相衔接的教学用、非营利实验室。此外,建议针对集成电路出台特殊政策,并注重面向不同产业环节,给予差异化政策倾斜,给予特殊人才特殊支持力度。严晓浪主任认为,要着力补齐集成电路人才短板。应抓住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建设契机,通过这个专业化平台,不断招引、培育国内外顶尖人才,并用好“宁波帮”资源。 二是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吴汉明院士认为,强化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服务衔接。宁波集成电路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宁波乃至全国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两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脱节,宁波设计的芯片不一定在宁波流片,有可能跑到上海、江苏等省份。宁波要着力将设计与制造融合,营造有利于产业成长的良好生态。曾文军院长认为,宁波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方面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存在差距,可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杭甬“双城记”等区域合作方面统筹布局,支持宁波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建设“科技飞地、人才飞地”。 三是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国际合作规划布局。曾文军院长认为,依托宁波“中国—中东欧”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宁波设立分部、分中心、研发中心等机构,同时借助宁波舟山港的港航优势,针对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谋划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 要注重机制改革更发力,激活数字经济“源动能” 一是优化完善数字经济统计体系。潘云鹤院士认为,完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注意到宁波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特别要优化产业数字化领域的系统化统计方式,进而明确产业数字化的市场容量,协同数字产业化重点方向,共同推进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王志勤院长认为,宁波统计数字经济,要同步考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特别是产业数字化领域,要优化完善测算方式,既作为目标,也作为重要抓手。 二是进一步理顺产业大脑建设机制。蔡亮主任认为,建设产业大脑,作用不仅仅是汇集数据、集中分析、协助政府决策,应更关注企业端诉求,将帮助企业获取利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并深入研判企业参与产业大脑建设面临的风险。例如,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方面,探索引入隐私计算等方式,协助企业既能依托平台打通产业链,又能确保核心商业机密、核心数据不外泄,真正激发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的动力。 三是细化数字化改革的目标与具体任务。毛光烈主任认为,区分微观改革与宏观改革,如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微观改革是数字工厂的多跨管理体制改革与治理体制的改革;宏观改革是围绕培育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工业数字工程规划设计服务的市场以及工业行业云平台服务市场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具体任务是全面推广数字工厂建设工程与服务的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等,并建立确保上述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与市场有序运作的治理体制。王志勤院长认为,要推进政府侧数字化改革。例如,数据要素流通(如数字贸易涉及数据跨境流动)及应用规则的探索与先行先试,数字治理(如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鸿沟的跨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等。 (作者单位: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