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刺绣。(伍慧 梅薇 摄) |
见习记者 伍慧 通讯员 梅薇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爬行,穿过隧道,路过架桥,从山脚到山顶的村子,用了足足半个多小时。 这里是宁海西部的双峰山区,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山上的年轻人大都去了城市发展,留下了1300余名老人,“空巢化”问题严重。山上交通不便,老人出行困难,高龄、独居、留守、失能、失智……偏僻山区里老人的日常吃饭、就医等难题就摆在面前,如何让他们享有一个幸福、体面的晚年? 2020年,宁海当地政府投入490万元,将山上空置的双峰学校改造成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的养老团队运营。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解决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辐射周边各村养老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就医、康乐、慰问等各类服务,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也缓解了养老难题。 “山上交通很不方便,下山的公交车单程要1个多小时,村里老人遇到身体不舒服,下山看病,天黑了可能赶不回来。”宁海县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养老服务科副科长胡家菊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人员会在半夜接到老人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那头需要救治。 为满足山区老人看病的需求,双峰山区整合医疗资源,安排卫生室的医护人员通过坐诊、巡诊,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在居家服务中心落成之前,村里老人的娱乐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打麻将。现如今,他们闲来无事就会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转,在这里拉二胡、唱越剧、下象棋、做刺绣、看电影、唠家常,乐此不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已成了老人们的聚集地,而5元钱一顿的花式老年餐,也让老人们连连点头称赞:“一荤一素一汤,每天变着法子换,只要5元钱,太实惠了。” “有的老人中午甚至不愿回家,要在这里午休呢!”工作人员说。 砍竹、破篾、刮刀、染色、编织……连日来,逐步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内,都是做竹编的身影,老人们对着山上砍来的竹子忙得不亦乐乎。 逐步村山上竹子资源丰富,老人们平时喜欢做一些簸箕、扫帚、竹篮等家用物件。发现老人们的竹编技能后,胡家菊萌生了一个念头:发挥老人特长,让他们有所收入之余,还能将竹编这项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胡家菊联系了宁海竹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维炉,请他驻村来教老人们竹编技能。就这样,每天下午,逐步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都有老人在做竹编物件的身影,大家乐在其中。 何善溪老人多年前在干活的时候意外摔伤,身体落下了残疾,长期坐在轮椅上。后来又经历丧妻之痛,他内心更加苦闷,一度十分消沉,不大愿意出门与人交流。细心的工作人员得知了他的情况,专门对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了坡道改造,方便轮椅进出,并不断引导他融入其他老人。渐渐地,何善溪出门的次数多了起来。听说有专业的非遗工匠给大伙儿教竹编,他每天下午都泡在服务站里,学习竹编手艺。 由于学习领悟能力强,他很快掌握了竹编的技巧,还成了学竹编老人中的“师傅”。每次提起做竹编,他都十分精神,侃侃而谈,眼里充满光芒。 竹编,是村里老人的一项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竹编这项手艺将村里的老人聚集在了一起,让他们老有所伴、老有所乐,生活更加充实,精神得到了满足,自我价值也得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