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高德馨 震古烁今

——临习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一点感悟

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蔡灿臻 作

    

    

    

    

    

    

    

    

    唐代颜真卿是我十分尊崇的一位大书法家。继晋代“书圣”王羲之清新妍丽书风之后,他开创了雄强壮美的书风,与王羲之一起构筑起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其楷书为“欧、颜、柳、赵”四大家之一,而《祭侄文稿》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同时,他又是一位忠臣义士。在历史上,以个人之德影响书坛的书家不少,以官位之高而提升其影响力的书家也不少,但如颜真卿那样,以英烈形象和精妙书法而青史留名者,无人能出其右。

    十多年前,我曾临习过《祭侄文稿》,但由于对帖内、帖外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一段时间下来临不出理想的效果,慢慢地失去信心而放弃了。如今想来主要是功课没有做足。临习经典法帖,当以“悟”为首,悟其人,悟其文,悟其法,悟其情,然后得其道。悟其人,主要是了解他的历史背景、生平事迹与道德品行。颜真卿是一代忠烈名臣,德才兼备,能文能武,为人耿直刚正,为官清廉磊落,一生无污点,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祭侄文稿》即集中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家国情怀。

    《祭侄文稿》系颜真卿为悼念堂兄颜杲卿幼子季明所写的祭文草稿(颜真卿为季明十三叔父)。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此时颜真卿为平原太守,他高举义旗,被推为十七郡蒙首,与堂兄颜杲卿合兵抗击。常山陷落,杲卿、季明父子被俘,劝降不成,季明被斩。杲卿痛骂安禄山不止遭肢解,颜氏一门30余口罹难。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派颜泉明寻找颜杲卿父子尸骸,据说只找到颜杲卿的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颅,于是才有了颜真卿这满纸血泪的文稿。26年之后,又发生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当时已经74岁,他毅然前往叛军阵营劝降,被叛贼缢死。由此我想到,一个书法家只有艺高德馨,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临习中要牢牢抓住、反复体会《祭侄文稿》的用笔、结构、用墨和章法等技法特点。用笔上紧扣颜真卿行书的关键笔法——“篆籀法”。“篆籀”为古法,主要是保持好中锋行笔,笔锋直立中正,线条圆浑。需要注意的是,应学会辩证地思考,比如强调以圆笔为主,但不是所有笔画是圆的,也有许多是方的,方圆并用,灵活转换。再比如,突出中锋,用笔的前提下,也巧用侧锋。如“承”字,以侧锋为主,最后一笔侧势捺出,线条宽偏,与上下左右以中锋为主的字群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不能写成“铁线篆”一般毫无起伏的中锋线条,要适时提按、顿挫,有效把控力之轻重。

    《祭侄文稿》的结构、字法,内松外紧,开张外拓,非常讲究字内空间变化。相比于二王以瘦劲秀雅为主,颜体显得宽绰、敦厚,其行书结构方式与楷书相辅相成,都是字内空间比较大,分得比较开,向外拓散舒展,具有宽博疏朗、刚劲轩昂的壮美之态。如文中“蒲、开、门、图”等字,莫不如此。文稿中的字,多以沉劲之笔送出,沉稳有力;点画崚嶒紧峭,斩钉截铁。

    章法上,总体特点是字距密,行距也密,与笔法特点平画宽结结构特点一以贯之,互为表里。具体说来,一种是连断结合。笔断意连,字与字之间不连笔,上一字的收笔与下一字的起笔走势保持内在呼应。一种是连带与摇摆,呈S形,一行里有好几串连带,如“使持节”“诸军事”等都一笔写成。还有一种是疏密结合,靠字与字之间不均等的间距,形成行气、章法的变化。把握整体气息最为关键,注意行笔的行势、疾涩和顿笔技法。在空间布局上,为了表现其雄壮之姿,总体章法较紧凑。

    全篇以浓、焦(渴)墨为主,辅以淡、湿墨。文稿初始,写得慢、实,墨色较淡,到第三行淡墨写干,才从“蒲州”蘸上浓墨。之后,速度加快,线条一直处于浓墨的干湿变换中,第四行全是浓墨。尤其最后的渴笔焦墨线条,如风雷闪电,疾风骤雨,有一股逼人的气势。

    对于这篇“原生态”的祭文草稿,当代人常以美术的眼光看待,认为这反而增加了形式的丰富性。其实作者临文时心情悲切,所思所想,诉之于文辞,勾圈涂改较多,完全处于“无意于书”的状态,在抒发情感、尽情挥洒中无意识地皴擦添改,使笔势横出,墨色苍浑,神采飞动。我觉得,临习中抓住形式特点固然重要,但还须加强对作品气度神韵、精神气息的感觉与把握。要临得像,又不能一味依样画葫芦,太重形式就容易临死、临僵,产生概念化之弊,从而影响作品的神采。

    艺术之根源于情,情之动人始于真。鲁公怀着对家族“巢倾卵覆”的沉痛之情,以悼亡侄为宣泄,把全部悲愤融入笔触之中,用真情抒写了这一“凝刻心魂,收摄血泪”的篇章。

    起笔伊始,鲁公尚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写得大小匀称,秾纤得体。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和愤怒,情感如狂涛涌泻一般,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墨色或燥或润。至“呜呼哀哉”,伤心欲绝,催人泪下,书写节奏达到了高潮。起首的凝重、中段的激越、篇末的忘情,笔墨完全被情感的起伏裹挟。从其快捷的线条、无所顾忌的形态、随心所欲的章法,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波动。

    遥想当年作者提笔濡墨起草文稿之时,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难以静下心来字斟句酌,更不在意形式如何安排,然而平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娴熟的技法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无意于佳乃佳”。真正的书法,往往在技法之外。“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祭侄文稿》除了书法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它记述了唐代一段反叛乱、反分裂的历史事件,表彰了民族英雄颜杲卿、颜季明父子,用当今的流行语来说,是满满的正能量。同时,它也堪称一篇美文佳作。由于作品是文言文,为了临习方便,可以找有注释的法帖,一些不清楚的文辞,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网上搜索。在搞懂文意,反复拜读文稿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痛失亲人悲愤不已的心境以及奋笔疾书的场景,在感悟和感动中也使自己的心灵经历一次次洗礼。只有如此,才能临出作品的神韵来。

    颜真卿以血泪写就的《祭侄文稿》,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真正顶尖的艺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