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24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松岙开启秋收“第一镰”


鸣锣开镰。(余建文 樊建威 摄)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李贤君 樊建威)锣声响起来,丰收农忙喜气扬,共赴富裕幸福扬。昨天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午,在奉化区松岙镇活动会场,10名农民手持镰刀,走入金黄的稻田,分享丰收的喜悦。

    松岙是革命老区,也是宁波有名的稻米产区,拥有近50年的水稻制种历史。去年,总投资约1亿元的宁波正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松岙,通过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共同打造水稻“研发—培育—生产—销售”的现代化产业链,实现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去年,我们试验种植了300亩被称为‘中国最好吃’的华浙优261大米,市场反响很好,每公斤售价达24元,农户种稻每亩可增收500元。”松岙镇优质稻米项目负责人李则龙介绍,今年的晚稻是7月初种下的,扛过了台风的袭击,长势良好,目前部分已经成熟,是宁波最早一批收割的晚稻。

    据悉,今年松岙晚稻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其中“院士大米”和3种低糖、高叶酸新品功能大米的种植面积扩充为近2000亩,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共富。

    “正信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型的种植合作模式,将种粮户纳入企业产业链、共建共享体系,形成松岙大米的品牌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管追溯体系,实现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