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纳 王月娇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产业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旅游高等教育应思考如何革新现有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产业需求的耦合,使得旅游专业教育能够适应与支持产业的发展与变革。新文科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创新的有效路径,通过打破传统文科边界,突破传统文科发展壁垒,构建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和体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组织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融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革新教学体系与凝练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旅游管理专业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在新文科建设的路径引领下,应大胆创新与改革,通过打通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融合型教学,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全球视野、拥有国际胜任力的“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复合型、融合型一流人才。 1、更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产业调整升级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与重要保障,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必然影响和带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更新。旅游管理专业需深刻认识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目标甚至困境,反思产业发展到底需要何种人才。旅游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专”,还需拥有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即“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融合型人才。 “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这是融合型教学活动的共同导向,指导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何种教学目的、选择何种教学材料,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依凭何种评价标准。首先,是知识的融合。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需实现课程内容的融合,构建一个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视角全面的融合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广博的学术知识、开阔的问题意识、创新的思维模式。其次,是能力的融合。通过不同课程的多样化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技能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利用融合型知识体系对相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最终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健全的技能和能力体系。其三是文化的融通。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全球格局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思想融合人才。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奠定课程融合基础 “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其关键是找到课程之间的融合逻辑,研判不同课程甚至不同学科融合的可操作性及其融合需达到的程度。课程之间“异”主要体现在具体教学内容与培养能力的具体方法不同;课程之间的“同”则主要体现在综合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致。通过提炼出课程之间的“同”,整合课程之间的“异”,可使得不同课程之间围绕共同的培养目标、采用多样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奠定融合教学的客观基础,展开“融合型”教学合作。 3、增强教师合作,打造融合型课组 “融合型”教学体系以“专业课组”的构建来具体展开,教师以“专业课组”为合作单位,在其内部展开部分或全面的教学合作模式。“部分合作模式”意指两类课程各自拿出部分课时开展教学合作。“全面合作模式”则指两类课程的教学合作贯穿所有课时。 以旅游管理(中外合作)专业为例,“专语融合”课组可分为“旅游地理类”“旅游经管类”“酒店管理类”“会展经济管理类”专语融合课组,通过教学资源筹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教学质量监控阶段和教学质量优化阶段四个环节,合作课程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课组”的构建使得师生不必拘于在单一课堂上实现“融合型”能力培养目标,更为全面深入地锻炼“一专多能”的能力。 4、“五面四段”引领,构建动态融合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引领下,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的旅游管理专业“融合型”教学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文科建设中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脱钩、课程体系不优、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融合型”教学体系中,融合理念需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需要贯彻在教学资源筹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优化四个阶段,构建覆盖“五面四段”的动态融合体系。 “融合型”教学体系可以发挥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作用。首先,“融合型”教学体系更新了传统文科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融合型”教学体系的推进,有助于敦促加快不同学科的理论体系融合,突破了新文科建设中学科融合的堵点和难点。最后,“融合型”教学可以带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融合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革新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的革新回应了产业升级对人才的诉求,保障和推动了产业的调整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专业教学体系的反思与突破,提高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系宁波大学校级教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研究——以旅游管理(中法合作)本科专业为例”(JYXMXZD20192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旅游系、东海战略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