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去着实用功”

——《风定鄱阳湖》后记

    

    

    

    

    

    

    符利群      

    

    《风定鄱阳湖》撷取心学大家王阳明伟大一生中的闪光片段,讲述了王阳明在鄱阳湖一战定乾坤,以短短43天力挫宁王朱宸濠策划10年之久叛乱的历史传奇。

    王小七之父为锦衣卫,早年追杀被贬贵州的王阳明,因失败被奸宦刘瑾所杀。王小七遂迁怒于王阳明,假冒王阳明好友湛若水的随从李八斤(因病而亡)之名,欲劫王阳明生祭其父。其间发现另一锦衣卫之后汪大用被宁王朱宸濠收买,也在追杀王阳明。李八斤欲擒拿王阳明生祭其父而阻其贸然行动,反成王阳明的“保护神”。

    大才子唐伯虎被朱宸濠聘为谋士,教娄妃书画。耳闻目睹朱宸濠将发动政变,在娄妃暗中相助下,以装疯裸奔逃离宁王府。

    王阳明力挽狂澜,以少得可怜的兵马、近乎以卵击石的微薄之力、匪夷所思的“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世所罕见的强大心理战术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精确攻略,鄱阳湖一战定乾坤。此时,李八斤已然由杀手成为王阳明的忠实护卫。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王阳明暂时退隐于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江湖,回乡传道授业其念念不忘的心学……

    历史上,王阳明与唐伯虎并没有现实交集。唐伯虎十二册页名画《山静日长图》,王阳明为之题词唐子西诗,成了这两位明代大名士仅有的时空交集之作。这也为我创作这部历史小说提供了二者可出现在同一文本中的理由之一。问题是,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是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伯虎受宁王之聘在正德九年(1514年)。让二者在同一时空出现并生发交错纠缠的故事,显然是违反历史真实性的。好在,文学的虚构性留下了宽容的转圜余地,我将唐伯虎的故事延后数年,遂让二者有了同一时空对话的可能性。

    李八斤、丘十八、汪大用、曹二……当然是虚构的人物。刘瑾派遣两名锦衣卫追杀王阳明,真实存在于历史中。这两个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构成了王阳明跌宕人生中不可不提的一环,他们当年若得手,或许今天就没有王阳明的传奇故事了。

    这些人并未存在于《明史·王守仁传》中,但他们一定会存在于500多年前,在纷纭乱世浮浮沉沉。或与王阳明同途而行,或擦肩而过,或回眸一望,走向各自的宿命……

    这些年写过不少历史散文,这也是促成我创作历史小说的最初动因。王阳明是历史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社会人物。他在庙堂,也在江湖乡野;他在宏大的历史叙事里,也在坊间豆棚闲话中。

    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其他可能性”(马伯庸语)的一种写作,我深以为然。《风定鄱阳湖》在史实、史识、史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艺术加工,拨开历史迷雾,厘析风云诡谲,明悉人心错综,洞见心学与权术的较量,探微圣人与奸佞的争锋,体察正义与邪道的辩驳,将真实历史行进中遗落的踉踉跄跄行走的小人物搀扶起来,掸一掸他们身上的尘埃,使之重新归位,继续行走、说话,演绎一段别样的历史章节。

    三四年前断断续续写这部小说,到2021年已然成长文。年末一算,到2022年正好是先生550周年诞辰,不由讶然。这一部20万字长卷,算是为先生550周年诞辰献礼吧。本书为历史小说,在史实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叙事,但仍有惴惴之感,深恐有所冒犯。

    每年冬春,我都会去余姚龙泉山中天阁走走,那是先生讲学处。一小片蜡梅红梅与古宅翘檐互为映照,清香古雅至极。我敬拜过阳明先生的雕像后,总会在门槛坐下,闻幽幽梅香,看古旧的檐瓦,看檐前开了又落的花、卷了又舒的云,耳边似隐隐有语: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小说出版后,我会在梅开之时携书再登中天阁,去瑞云楼,读几段给先生听,想必先生也不会太苛责于我。《传习录》记载王阳明弟子黄以方相问:近来妄念也觉少,亦觉不曾着想定要如何用功,不知此是工夫否?先生曰:汝且去着实用功,便多这些着想也不妨,久久自会妥帖;若才下得些功,便说效验,何足为恃?

    是的,我“且去着实用功”便是了。

    本书有幸列入2021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2年余姚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