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牢记新使命 扛起新担当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家联科技智能车间

镇海新城 (唐斌权 摄)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十载光阴画笔,绘出镇海开拓进取、赶超跨越的宏伟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海承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心无旁骛抓发展,争先进位创一流,一路砥砺前行。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52.4亿元,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33.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13.5亿元,同比增长9.6%。今年前8个月,镇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全区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雄镇大地处处新,激情满怀向未来。

    镇海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坚持系统观念,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新材料科创策源地、宜居宜业宜学福地,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驭变向新 逐梦科创高地

    

    

    9月27日下午,位于镇海的“甬江芯谷”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该区再添重要科创载体,将全力打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重要地标。根据规划,“甬江芯谷”将开元新青年广场、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作为核心启动区,与27万平方米周边楼宇联动区、60万平方米产业配套区及区内700万平方米集成电路产业园形成同频共振的格局,全力打造服务全省、辐射长三角的宁波科创客厅。

    “‘甬江芯谷’落地后,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办公场地及产业基金、项目资助等政策支持。”镇海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甬江芯谷”力争集聚科创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独角兽企业3家以上,高层次人才300人以上。

    “甬江芯谷”的落子是镇海大力推进科创强区建设的缩影。近年来,该区建设大院大所集聚区,不断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迭代升级,逐梦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8月31日,甬江实验室首个公共科研平台——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启动运行,并已获批成为国家长三角先进材料及器件失效与可靠性验证平台。该中心一期拥有130余台尖端仪器设备,投资约1.4亿元,配备了大型数据库和一支专业的技术专家与工程师队伍;实行“科教融合、所院合一”办学模式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今年9月正式运行,并于10月11日启动首批次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到2025年,该学院在校研究生规模预计达3000人,教师规模为400人,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学院……截至目前,镇海累计引进科创平台12个,已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个,获评数量居全市第一。

    各科创平台不断发挥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谱写“科创镇海”建设新篇章。国庆假期,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科技创新成果——基于弹性传感技术的智能手套系统闪亮登场。“智能手套系统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自主研发的布基弹性应变传感器为关键核心部件,实现了静态和连续动作的手势识别,可应用于VR游戏、手部康复、人机交互等领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宜伟说。

    以研发创新为助跑器,镇海企业全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科技企业群体实现量质并举。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克泰液压”是螺纹插装阀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上半年已经投入26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全年计划开发8个项目,包括在风电系统、农用机械、海洋工程领域中使用的产品,预计总投入630多万元。”虽然市场环境欠佳,但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磊显得信心满满,他说,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7359万元,全年销售收入有望冲击1.5亿元。

    目前,镇海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05家。该区正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加100家、200家以上。

    

    精琢品质 绘出幸福画卷

    

    

    大河畔、田园居、咖啡吧……国庆假期,精品线路“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澥浦段“枕河人家”点位正式投运,该镇沿山路两岸风貌充满时尚和野趣,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品味咖啡,感受大自然纯朴意境,感动于日常生活之外的美好。”热爱骑行的夏先生是一名咖啡爱好者,得知该点位的“沿山路77号”咖啡馆开业,第一时间约上好友前来打卡体验。“长假期间有很多年轻人来游玩,几乎每天下午都爆单,咖啡馆国庆期间日均客流量有四五百人。”咖啡馆老板邵娟娟为店铺身处精品线路节点而自豪。

    以“精特亮”创建为契机,镇海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自去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镇海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和环境优势潜力,相继打造“烟雨江南风情线”“大运河出海风情线”等8条精品线路,镇海开元广场、福业街等8个特色街区,以及杭甬高速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招宝智造谷一期等40个亮点工程。2022年全区计划完成投资137.75亿元,截至8月已累计完成投资140.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总投资的101.87%。“结合‘精特亮’创建,让镇海成为近悦远来、独具辨识度的品质之城。”该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品质就是竞争力,品质就是幸福感,品质就是美誉度。镇海把城市品质作为集聚高端要素的优势功能来培育,作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民生项目来建设,作为展现城市魅力的独特气质来塑造,实实在在打造人民美好家园。去年,该区在全国“幸福百强区”中居第15位。

    以“未来社区”作为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抓手,托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梦想。总浦桥未来社区是镇海区首次将老旧小区改造融入未来社区创建的试点社区,于今年4月中旬顺利完成省级验收。动动手指享受送餐上门服务、电话24小时在线解难、一键预约医疗服务到家……“我们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工程,满足老年人足不出户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需求。”总浦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薇告诉笔者,总浦桥社区正全力打造旧改版未来社区的共富样板,让老旧小区迈入“未来时”。

    据悉,镇海去年以来已申报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0个,计划到2025年底有序推进40个左右的未来社区创建工作,打造省级未来社区“最佳实践”案例和未来社区示范区。同时,该区在全市率先搭建完成区县级未来社区(乡村)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面向全域各社区进行推广,系统小程序“镇享未来”已上线浙里办、支付宝、微信三端,涵盖邻里汇、大讲堂、云治理、心服务、乐健康、共创业6个板块32项应用内容。

    既有品质之城的气度、温度,更有文明涵养的风度。今年,镇海启动文明素质养成行动,发起“百千万”人人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全市率先开设“志愿者电台”,引领全区群众争做文明合伙人。目前,镇海拥有注册志愿者7.8万余人,全区每7人中就有1人是注册志愿者,并涌现出“包子哥”等一批先进典型。去年,该区志愿服务活跃度为16.6%,居全市第二;志愿服务信用时长49.43万小时,居全市第三;人均信用时长6.44小时,居全市第一。

    

    稳进提质 激荡工业浪潮

    

    

    国庆假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镇明转轴有限公司100名产业工人加班加点赶订单,以满足国内外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需求。“镇明转轴”主营电机轴,相关产品覆盖民运、航空、风电、新能源汽车与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产品远销北美洲、欧洲。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产值逾1.4亿元;出口值达8340.57万元,同比增长26%。目前,“镇明转轴”的生产订单已排至今年年底。

    作为传统工业强区,镇海持续支持和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全区已拥有210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其中7家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4家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隐形冠军”企业。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镇海更是勇当弄潮儿。野马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一刻不停地“吐出”一颗颗电池;RGV小车接管了金鼎紧固件立体仓库,装满一个集装箱柜只需25分钟;在博汇股份环保芳烃油工厂,工程师只需敲几下键盘,就能在“虚拟工厂”中调整工艺参数……镇海曾经铁灰色的“大车间”形象,如今已被赛博朋克式的未来感所替代。今年以来,镇海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125”工程。“今年,全区新增数字化车间21个,其中市级车间10个。”镇海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镇海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已达84个,其中省级数字化车间10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镇海坚持将绿色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深入实施绿色制造“521”工程,聚焦绿色石化、压铸、紧固件等重点行业,每年实施20个清洁生产审核项目,带动绿色化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全区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与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海工业用地的捉襟见肘。该区工业用地面积6.3万亩,仅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7.4%,不仅优质企业的拓展空间受限,新招引的项目也存在落地难的问题。通过挖掘存量潜力,加快“腾笼换鸟”,成为破题之举。

    于是,镇海率先探索“地企双评”模式,从源头迫使“地主”企业、宗地企业遴选优质“租客”;率先细化税费评价机制,对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等税额予以细化和分析,让企业亩均评价更科学;率先建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系统,企业7年的数据一目了然;率先出台县域产业准入办法,加强产业集聚与把控……凭借这4个全省“率先”,今年镇海在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中再次被评为优秀,“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更是连续三年获得省、市督查激励。至去年年底,全区已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00余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万余亩。

    

    撰文 沈孙晖 贝于灵 陈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