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化转型让甬企持续蝶变。 |
|
通过腾换,慈溪重点产业愈发集聚。 |
|
通过引导企业加码研发,甬企亩均效益进一步提升。 |
|
加码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也是甬企提升亩均效益的重要举措。 |
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低效工业区块改造200个,建成提升小微企业园200个;累计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4000家,整治“散乱弱”企业5000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家,腾出低效工业用地4.5万亩…… 以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契机的宁波,正大刀阔斧加大攻坚力度,誓要通过重塑新空间,让土地“换”发新活力,“寸土”生“寸金”。 加速整改腾挪 谋划工业发展新空间 近日,海曙区洞桥镇上水碶村村委会附近,曾经扬尘四起、生产环境较差的蔺草厂、拉丝厂、压铸厂等10家中小微企业,渐渐沉寂下来。两年后,这里将一改此前“散乱弱”的局面,腾换为电子信息、汽车辅件及高端装备3个智能制造产业园。 预计3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全部投用后,可引进企业20余家,当年便可新增工业总产值18亿元、税收1.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已计划引进年产1000万套的数字化智能照明控制器项目。一腾一换间,上水碶村腾出宝贵发展空间,让当地重点产业愈发集聚。 这样的腾换新事,正频频出现在宁波“腾笼换鸟”“新一季”中。去年,宁波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力图通过加快工业企业、区块的腾换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朝着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新高地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加速迈进。 “要谋划工业发展新的空间,首先要摸清家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工业用地大排查,已上图入库512个工业区块和13.8万家工业企业。在此基础上,宁波通过编制完成工业集聚区专项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工业区块控制线理念,推动建立“两区两线”工业空间管控体系,探索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等机制,引导企业集中布局并严格保护工业土地资源。 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但由于起步较早,工业集聚区普遍散而小,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较为严重。为进一步整合提升工业集聚区,宁波已将全市298个开发区(园区)整合成为“3+17”个重点开发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原则,我市已规划建设20个左右战略产业园和70个左右优势产业社区,构建了“2070”工业集聚区空间新格局。 如今,腾笼换鸟这曲意味悠长的老调,在宁波弹出了欢快的新节奏。通过腾换,打造产业集群新优势,今年前8个月,全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高于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 深化“亩均”改革 谋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日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寸土”生“寸金”? 宁波给出的答案是以“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的“亩均论英雄”改革体系,加快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精准撬动区域转型、产业提升、要素配置与技术创新。在一套“组合拳”下,宁波“亩均论英雄”改革初见成效。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达49.1万元和195.8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10.5%和12.2%。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亩均效益“一本账”的建立。通过制定全省首个亩均评价规范以及持续迭代综合评价办法,宁波评价覆盖面不断扩大,评价精准性不断提升。以今年为例,宁波参评主体达4.44万家,评价面积50.9万亩,与前年相比增长118.1%与48.8%,评价主体数约占全省三分之一。 在扩面的同时,宁波同样没有忘记提质。“加快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税收C类、D类企业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宁波通过评价对象扩面提质、优质企业精准服务、低效企业达标提质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我市“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走向纵深。 特别是宁波资源要素配置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去年《关于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实施,通过用地、用能、排污、金融、财税等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对A、B、C、D四类企业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奖惩政策,让低效企业感受到了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带来的紧迫感,倒逼其加快转型升级。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完成高耗低效企业达标提升2370家,盘活工业用地2.69万亩,腾出用能空间88.8万吨标煤;3亩以上的规上企业去年亩均税收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95.2%。 在反向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通过一系列正向激励政策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去年9月,市经信局与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合作开发了“亩均效益贷”等多款定制化信贷产品,三年内提供不低于450亿元专项贷款,引导企业加大改造提升的力度,目前已为298家A、B类企业提供“亩均效益贷”202.97亿元。 加码有机更新 打好规范整治“组合拳” 路变宽、变直了,厂房变高、变大了,停车场、孵化基地、消防中心等配套设施也建起来了……原本“低散弱”企业集聚的宁海县梅林南路(一期)工业集聚区通过自主更新,正逐渐蝶变成为一个配套齐全、风格统一、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化工业园。 梅林南路(一期)工业集聚区的前身花园工业园起步于2000年。由于种种原因,该集聚区存在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低散弱”企业多、消防安全隐患大等问题。17万平方米的工业区块内,硬是挤进了82家中小微企业,且大多是租赁企业。厂房横七竖八,极不规整,且有不少违法建筑。 2021年,借着工业土地全域治理的东风,梅林街道下定决心,以街道统一规划、厂房自主更新等举措,在“腾笼换鸟”的同时,解决了集聚区内遗留的一系列历史问题,让整个园区兼具“面子、里子、底子”。 数据显示,改造后,该集聚区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去年,该集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亩均税收达30万元,同比增长200%。 实现蝶变的不光是梅林街道的工业集聚区,得益于全省首个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文件的出台,宁波以乡镇集聚区、村级工业集聚点为重点,一批老旧工业区块加快有机更新。宁海、鄞州、海曙等地均成立了实体化运作的工治办或村改办,统筹推进老旧区块改造。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宁海梅林、奉化江口等街道已完成老旧工业区块改造项目139个,竣工56个,涉及企业2761家,新增建筑面积520多万平方米。 在整合的基础上,我市通过建立高耗低效、“散乱弱”、落后产能三类企业清单,开展安全生产、违法危险场所等12个“两小”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提升“散乱弱”企业4384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612家。 新形势下探索发展动能转换路径,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下一步,宁波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依旧动作频频:《宁波市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迭代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亩均效益”评价办法4.0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已在路上。 加速变革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增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迈向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过程中,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依旧铿锵有力。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 小目标 加快工业空间治理。持续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印发宁波市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力争到2025年,“3+17”重点开发区(园区)实现省级制造业星级园区全覆盖,累计完成低效工业区块改造200个,建成和提升小微企业园200个。 加快企业整治提升。迭代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亩均效益”评价办法4.0版应用,实现工业用地和企业评价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累计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4000家,整治“低散弱”企业5000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家,腾出低效工业用地4.5万亩。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以“大优强”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企业为骨干、“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培育,打造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量达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00家。 加快投资提质扩量。力争每年推进建设10个超百亿、100个超十亿工业投资项目,今后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000亿元。 加快创新能力提升。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专利全覆盖,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800亿元;推动制造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实现全覆盖。每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50家以上,培育“浙江制造精品”100项。 殷聪 蒋卫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