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85公里 |
 |
交通工程工厂化预制构件 |
 |
美丽农村公路 |
 |
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骨干 |
交通强国试点单位,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一项项“国”字号称号背后,是宁波交通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当引领、创建示范的决心与实践。 十年来,宁波交通按照“服务大港口、构筑大枢纽、建设大交通”的总体思路,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官”,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道路所至,四通八达;车轮所向,皆为前方。 交通建设铺就高质量发展“先行路” 宁波梅山岛东南侧、青龙山西侧,梅山港区6#至10#集装箱码头工程的10号泊位上个月通过交工验收。作为梅山港区的最后一块“拼图”,它将与前期已建成投用的1#至9#泊位,共同构成完整的梅山港区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群。 至此,梅山港区将成为宁波舟山港继穿山港区之后第二个“千万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把目光移向城西的宁波栎社国际机场。2019年12月,机场三期T2航站楼投用,当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宁波机场迈入了千万级繁忙机场行列,基本确立了区域性枢纽空港的地位。 不远处,铁路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铺轨建设,这个为攻克铁路宁波站进出“卡脖子”问题工程,将为铁路宁波站打开新的局面。事实上,这只是宁波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里,宁波铁路形成“南客北货”格局,里程达到378公里,同比2012年增长45.8%;开通了杭甬客专,高铁里程达到158公里,基本实现铁路通达主要港区。 高速公路建设更是如日中天,国庆假期,甬舟高速上车水马龙,行驶在金塘大桥上,靠近宁波的那一侧,一座超级工程犹如鲜花在海中绽放。这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的滨海互通工程,它也是亚洲最大的海上互通。不仅如此,六横公路大桥一期工程建设正穿山跨海;象山湾疏港高速“巨龙”已然呈现,全线步入路面施工阶段;十一塘高速建设也在加快进度……2022年,全市被列入投资计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共9个,年度投资计划11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象山湾疏港高速预计明年上半年实现主线贯通。 截至目前,宁波高速公路总里程585公里,十年里增加了122公里,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宁波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成了慈余高速公路、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波段),开工建设了石浦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六横公路大桥一期。随着高速路网的完善,高速出行更加便捷,实现了市域1小时交通圈。 民生底色润泽共富“幸福路” “以前小区门口建地铁,建设的声音可能在别人听来有点吵,但在我听来却是交响乐。”家住鄞州锦茗晴园的退休教师贺老师如今已经享受到地铁带来的便捷,“我做梦也想不到,从小区出来1分钟就能走到地铁站,真是太方便了。” 从2014年5月30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至2021年,我市已建成开通5条地铁线路、实现市六区轨道交通全覆盖,运营总里程达183公里。这十年,正是宁波公交都市建设迈向深入、宁波公共交通格局大变化的十年。2011年城市公交纳入交通管理,历史性地构建公交、轨道、自行车、出租车为主体的“四车一体”大公交体系,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的客运量稳步提高。2018年11月宁波获评交通运输部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随着地铁骨干作用不断发挥,常规公交积极创新,优化线网,十年来中心城区新增公交线路325条,调整优化公交线路500条以上,开通接驳社区、学校、乡镇、产业园区、医院等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微循环线52条,市六区运营公交线路666条,假日登山线、杨梅采摘线、赏花线、商旅线等特色公交线为公交出行锦上添花,“公交+轨道”“公共自行车+轨道”等多种绿色组合出行已成为市民的选择,市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6.7%,助力城市拥堵治理。据有关监测,宁波是汽车保有量超300万辆的20个城市中最不拥堵的城市,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居全国首位。 城市里的人能在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间“自由切换”,农村人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2016年,宁波就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30多条,投放公交运力1400余辆,建成农村港湾式停靠站575座,全市2500多个建制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实现了城乡客运网络有效衔接和区域融合。 不仅公交车直达村里,村里的公路也越来越漂亮。余姚的莫家湖村至大岭顶公路作为余姚主城区连接南部山区的主要通道,串联梁弄灯具城、四明山旅游集散中心、水杉森林公园等地,沿线历史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公路的建成不仅带动周边的农家乐、果蔬采摘、民宿等旅游经济,也盘活了老区经济。2021年,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各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6亿元,老区群众人均收入达到3.15万元。 依托公路建设,镇海九龙湖镇秦山村坚持“高端引领+村民自营”民宿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强村富民。目前秦山村已有3家高端民宿,8家村民自营民宿,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持续拉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这个原来全区最闭塞的小山村的民宿平均单价由原100元/晚提高到500元/晚,投资80亿元的蓝城集团田园综合体项目也在美丽公路沿线顺利落地。 修一条乡道,造一片风景,富一地百姓,“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沿线村庄带来了人气、财气,是真正的旅游路、富民路。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也是宁波经济欣欣向荣、农村居民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的十年。2021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首位。 交通铁军 示范先行建设“强国路” S203奉化长岙弄隧道工地附近,三台大机器各司其职。“那三台机器分别是我们自主改造的双臂凿岩机、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和喷湿机,它们能大大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打造品质工程助力。”S203奉化段公路工程项目经理徐宏海介绍。 北仑春晓,象山湾疏港高速建设工地旁,一个交通工程预制构件的超级工厂,将进一步保障交通工程品质。 目前我市已培育和建成9个工业化生产基地,并在象山湾疏港高速、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等项目得到应用,正实现工程建设从“劳动密集”向“设备密集”转变、施工“分散加工”到“集约组织”转变。 宁波是交通运输部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承担了7项全国性的试点任务。对此,我市将通过试点任务,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宁波交通特色品牌,真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贡献宁波经验。 回望这十年,我国交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一系列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宁波交通“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甘为路石、服务奉献、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铁军精神。 “宁波交通将立先行之志、扛先行之责、闯先行之路,围绕服务港口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都市区等重大战略,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安全便捷、智慧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推动硬件设施、运输服务、治理效能等各方面行在先、走在前。”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组书记胡海达表示。 未来,宁波将重塑“两大综合枢纽”,一个是世界一流的海港枢纽,一个是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即宁波西枢纽;布局“南北两大疏港通道”,通过杭甬高速复线、金甬铁路等项目,真正实现港口的陆向集疏运由东西穿城变为南北绕城,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宁波还将重构“两张骨干路网”,一张是包含沪苏、杭绍、金义、台温、舟山五个方向、十条通道的“五向十径”高速公路网,“十四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123公里;另一张是“一主十二廊”铁路网,以宁波西为主枢纽,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加速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福高铁、甬金高铁等谋划推进。 张燕 余明霞 文/图 部分图片由市交通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