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职在“疫”线,北仑新晋社工的“第一战”

    

    

    记 者 孙肖 

    通讯员 叶晶晶 陈红 张超伶

    

    “这一刻我明白,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也是我入职后以社工身份参与的第一场‘实战’。”北仑柴桥街道万景山社区的胡晓威是一名新社工,上班第二天就直接进入防疫一线。

    昨天,北仑区启动第二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仑区的社工们闻令而动,用责任和担当为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一道道防线。在他们当中,有今年北仑区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者200多人,这批新招录的社工响应号召,也主动参与到核酸采集一线服务中来。

    柴桥街道万景山社区 胡晓威

    年龄:30岁 入职:4天

    “12日到社区报到入职,13日晚上6点直接进入核酸采样准备工作状态。我们社区女同志多,我是有工作经验的男生,应该要多干点重活。”胡晓威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主要负责在万景山社区的几个核酸采样点物资准备、物资搬运以及协助维持现场秩序,而这些工作都是他第一次经历。

    “凌晨时,尽管大家都是困意正浓,现场还是井然有序,没有人抱怨。许多居民做完核酸检测后,主动向医护人员、志愿者道谢,这种暖心的瞬间也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感受到。”在万景山社区卢湾家园点位工作的胡晓威表示,在做社工之前他做过软件开发也当过培训机构老师,社工是他人生中第三份职业。

    “来之前就有人说过,做社工可能会很辛苦,但我觉得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辛苦,干好手头上的工作,就是我现在想做的。”胡晓威说,很多社区居民主动报名参加核酸采样点的志愿者工作,让他心里产生一股暖意。“这几天和我搭档的郑师傅就是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知道我是新社工,他不停地在边上给我做指导。”

    新碶街道迎春社区 周健

    年龄:24岁 入职:8天

    “你好,请往边上挪一点。”15日上午,在新碶街道迎春社区核酸采样点,周健半蹲着身子,往地面粘贴“一米线”。他是这里的新社工,当天刚好是他入职的第8天。

    24岁的他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喜欢熬夜。14日0时10分,躺在床上追剧的他,被微信群里跳出来的一条消息迅速拉回工作状态。放下手机,简单收拾后他立马赶回社区。

    “之前的防疫工作,我都是旁观者,这一次自己参与进来了,刚开始真的有点紧张。”两天很短,却又很漫长。其间,他让自己尽快适应了这个节奏,配合老社工布置点位,搬抬物资,引导居民有序排队。

    “一直觉得社区工作是很稳定的,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挑战。”说这话时,他没有胆怯,反倒是有些期待。

    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 邵佳伟

    年龄:22岁 入职:3天

    “13日是我第一天上班,当天晚上就收到了疫情的消息。”1999年出生的邵佳伟是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的一名新社工,面对疫情,他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物资搬运、秩序维护只要我能做的,我就上!”

    14日凌晨,邵佳伟来到社区提前准备核酸采样物资,搬运桌椅,放置隔离带。核酸采样开始后,他又在现场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排队扫码,面对操作不熟练的老人,他耐心帮助,细心解答居民的问题。

    15日凌晨5点的小港高河塘社区广场,随着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不断增多,核酸扫码人员不够,邵佳伟再次现身,穿上白色防护服从红马甲“秒变”大白扫码员。“这几天看到社工前辈们忙碌的身影,我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我也想快速地适应这个岗位,帮助更多的人。”

    大碶街道学苑社区 罗丹

    年龄:22岁 入职:2天

    罗丹毕业于温州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今年才22岁。她被分配到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根据安排,原定于下周一入职。谁料,疫情突发,她主动请缨提前报到。

    “14日早上6点到社区,当天晚上就没回家了。”踏入社会就投入“战斗”的她,是一个说话软软糯糯的姑娘。她告诉记者,这两天主要做两件事,白天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现场秩序,晚上配合同事做好居民报备登记工作。之所以选择社工这个职业,她最初的考虑很简单:离家近。但始料不及的是,还未正式入职,就接了个“大任务”。

    “我在大学有四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包括疫情期间,给同学们量体温。”但这一次到底是不一样的,有未知的风险。对此,年纪轻轻的她倒显得很坦然。“既然选择了做基层工作,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昨天晚上,辖区一家面馆的老板还给我们送面条。这样的心意,我第一次感受到,很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