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添一把火

    

    

    徐 川

    

    日前,省文旅厅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评估结果:在全省90个县(市、区)总排名中,北仑区居全省第四、宁波第一,在11个设区市综合排名中,宁波居全省第三。

    据悉,本次评估共设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品质发展、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等五大板块26项指标,得分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成效及群众满意度,这样的评估很有意义。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文化须先行。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市到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日臻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及城乡,同时还涌现了诸如“读书月”“一人一艺”“我们的村晚”等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但毋庸讳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这项工作思想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队伍建设不力,创新举措不多,以致成效不明显,上述评估得分及排名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笔者所居住的是一个新建社区,规模较大,目前正在创建未来社区。偌大一个居住区,至今没有一家可供阅读的图书室或用于休闲、交流的室内活动场所,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唯有室外活动广场,每天晚上挤满跳广场舞的人。新建社区尚且如此,那些老旧社区、农村地区也就可想而知了。

    近些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卓有成效,成为文化建设的亮点。目前,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实际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有不少地方的文化礼堂硬件很好,场地设施“高大上”,但其功能主要为承办红白喜事酒席,基层文化综合体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地方的村民反映,他们已多年没看过电影、演出了,过去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的舞龙舞狮之类的活动,也已多年未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水涨船高,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利用闲暇时间,读书阅览、看演出、听讲座、观展览、参加各类培训、参与文化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总的来说,目前可供选择的文化场所还不多,而且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惠及面有限;常态化的文化服务和活动还比较缺乏,且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特别是文化含量高、具有一定品质,同时又贴近公众生活、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数量少。

    宁波要在“两个先行”中作示范,必须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均衡、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展示更大作为。为此,在加大投入,建设更多公共文化设施,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须进一步注重文化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队伍规模,切实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让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唯GDP情结,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更多体现在口头上,但缺乏实际的行动和实在的举措。有的常以经济形势不好或经费紧张为由,缩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并以此为工作不到位而开脱。

    分析2021年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结果,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个地方的得分及排名情况,与经济发展并无必然联系。经济发展好、实力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未必领先,反之亦然。由此说明,文化建设事在人为。只要真正思想重视、达成共识,切实改变重经济而轻文化倾向,像抓GDP一样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