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患者12年后千里还款演绎“流动的善”

    

    

    罗志华

    

    “别人能够借钱帮助我们,那是真心实意,时间再久也得记着有朝一日要归还。”10月17日,吴生杰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在重复着父亲一直以来的做人信条。12年前,吴生杰一家因父亲左运齐手术费一筹莫展,厦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管床医生王博文偷偷塞给家属3000元凑齐了费用,他们一直记在心里,最终在今年国庆假期辗转千里将钱送到医院。这场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好评(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知恩图报、欠款还钱本是平常之事,但这个故事除了诠释偿还与回报的道理,还生动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光芒,凸显了和谐、积极向善的医患关系。可以说,这件事既体现出当事人的诚信,又与过去一脉相承,是过去的善形成的结果。

    善会持续增量传承。10月11日,阿里公益正能量工作人员得知王博文医生当年向患者的借钱之举后,向其颁发1万元的正能量特别奖。王博文表示,他将捐出奖金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善的接力棒将再次传递,很可能经过困难家庭孩子之手,仍然持续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近年来,类似的暖心故事多次出现。比如,几年前贵州小伙贷款3万元跋涉千里到南京偿还医院垫付的诊疗费。再如,2020年,云南佤族姑娘魏月董到广东佛山主动还清一笔已被淡忘的5万元医疗费欠款。对此,当地通过“好人基金”“关爱好人基金”给予她资金帮扶。由此可见,善始终不断传承,并得到发扬光大。

    从拖欠医疗费一度比较普遍,到偿还医疗费呈现多发趋势,这种转变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当社会诚信加速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诚实守信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而且,民众的生活也在日益改善,也有能力偿还过去的旧账。更重要的是,这几年医改加速推进,患者的医疗负担显著降低,医患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不仅使拖欠医疗费的现象变得罕见,而且医患之间的和谐互动也越来越多。

    不仅医疗领域频现这样的良性互动,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一件善举温暖一城人已成常见现象,无论是“全城吃面”(2013年初,一名网友发帖求助,称自己身患癌症,急需用钱,希望大家能到自家面馆吃饭给妻子补贴家用。这篇帖子迅速被转发扩散,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也赶过来吃面),还是“全城寻耳”(2013年,银川一名四岁女孩不慎将耳蜗体外处理器丢失,在市民的爱心接力下,经过114个小时的紧张寻找,耳蜗失而复得),无不由善激发和放大,并向周围扩散。

    社会处处充满了诚信和善的种子,随时会发芽生长,假如每个人向社会释放诚信与善意,就会让诚信和善不断得到增量传承,社会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