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民生/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防骨质疏松,打一针就能补钙?

专家指出,“补钙针”不是想打就能打

    

    

    

    

    记者 陈敏

    

    昨天是第25个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前几年相比,宁波人对于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视度在日渐提高,但不少人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存在认识误区,其中一个就是盲目迷信“补钙针”。

    老头老太组团来打“补钙针”

    “夏医生,我们都是来打‘补钙针’的,麻烦你给我们每人开一支吧。”面对突然涌进门诊室的8位老头老太,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脊柱外科负责人、宁波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夏冬冬医生有点蒙。

    原来,这群老头老太来自鄞州横溪镇,他们村里有位68岁的张阿姨,长期腰背疼痛,经常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今年上半年,张阿姨经人介绍来到夏冬冬的骨质疏松门诊。经过检测发现,张阿姨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夏冬冬为她量身订制了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其中一个治疗手段就是每半年打一针抗骨质疏松剂。让张阿姨开心的是,刚打了第一针,她腰背疼痛的症状就大大减轻了。看到张阿姨的变化,这群老头老太一合计,便决定一起上医院打“补钙针”,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老人家的要求让夏冬冬哭笑不得。他向老人们解释,张阿姨打的“补钙针”,确切的学术名叫抗骨质疏松剂,只有患了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才能使用,对一般人来说,使用这个药反而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在夏冬冬的建议下,8位老人接受了骨密度检测及相关检查。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位老人确实患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最后他们如愿打上了“补钙针”。

    

    “补钙针”并不是谁都能打

    采访中,夏冬冬告诉记者,这几年,主动要求打“补钙针”的人不少,其中绝大多数人将打“补钙针”当成预防骨质疏松的一个捷径。

    “这绝对是一个认识误区。”夏冬冬说,“补钙针”种类较多,往往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使用。部分“补钙针”存在副作用,例如患者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发热、心慌、气短等一系列表现。因此,只建议真正有用药需求的骨质疏松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

    哪些人群需要打“补钙针”?夏冬冬说三类人群可以考虑打“补钙针”:经正规医疗机构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曾经发生过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高危因素人群,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有风湿性疾病或卵巢过早切除过早绝经的患者。

    采访中,夏冬冬提醒广大市民,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补钙、强健骨骼,建议中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钙剂;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人体钙吸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碳酸饮料和咖啡摄入量,避免嗜烟、酗酒,同时参加适当的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骨松门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2018年至2019年,宁波市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开展了覆盖10个区(县、市)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活动,对2069例平均年龄为66岁的本地居民进行筛查,结果显示有2025例被判断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比例高达97.9%。有医生估算,在宁波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有40万。

    不过,让医生们感到欣慰的是,“骨质疏松可防可治”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宁波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开始重视骨质疏松。夏冬冬在接受采访时说,5年前,宁波市第一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一年的门诊量仅有200人,但现在的年门诊量已超2000人,而且以前的门诊患者都是骨折病人,现在有三分之一的门诊患者是主动要求预防的市民。

    夏冬冬说,一旦发生骨折,它所带来的恶性结果往往很难挽回,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是进行骨密度检查,而明确诊断后,要进行正规全程治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