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海中学红色长廊中的红色人物浮雕。 |
|
▼九龙湖中心学校的“陶耕园”。 |
|
▶龙赛中学的学习广场。 |
|
◀蛟川中心学校的雷锋广场。 |
|
▲张祥和小学的“女童保护之家”。 |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胡艳 文/摄 如何将红色根脉教育根植于校园,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课题,宁波也在这方面不断做出有益尝试。 近日,一座沉淀着红色基因的“八音壁”,在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落成。这座“八音壁”的底部是红色的大鼓造型;中部以石刻方式介绍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我国古代制造乐器的八种材质;上部是民族乐器演奏剪纸和中国结,象征着中华艺术的丰富多样。 “我校将以庄严典雅的‘八音壁’作为红色教育主阵地,通过‘艺术+思政’模式,深挖镇海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演奏红色旋律、唱响红色歌曲,用红色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该校党支部书记马虹亚告诉记者。 “八音壁”是今年镇海区着力打造的14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红色小景之一。该区深度挖掘当地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红色遗迹资源,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通过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试点学校开展校园红色小景建设,将校园红色小景变为思政课堂,让师生共同传承“红色根脉”。 截至目前,镇海区校园红色小景数量已经达到31个,成为一道道“校园红色根脉风景线”。 将光荣的革命史内化为校园精神财富 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保存者张人亚,是该校的首届学生;“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曾于1926年至1927年在该校任教;《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之一张困斋烈士,是该校1929届校友…… 镇海中学厚重的红色基因,为该校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方便。校园里散落着18处抗倭、抗英、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存,其中有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学校致力于将光荣的革命历史内化为校园精神财富,推进红色资源保护挖掘。一条近百米的红色长廊,10位红色人物的浮雕,再现着英烈们爱国奉献、无私无畏的伟大形象。 “我们把学校的红色基因集中在红色长廊里,把它作为一个党建基地。无论是前来参观的客人,还是本校的师生,都可以在长廊里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该校党委书记张咏梅说,“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孩子们在建党‘大历史’面前不再只是听众,他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讲述者。” 在骆驼中心学校校园内,退休教师、党员陈万华坐在该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雄鹰瞰胜”前,为年轻的党团员教师、稚气未脱的少先队员深情讲述着“雄鹰瞰胜”名字的由来,以及这架英雄战机背后的故事。 “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这架飞机突发意外,坠毁在骆驼的水稻田里。在骆驼人民的帮助下,飞机被顺利挖出。为了感谢骆驼人民对部队的全力援助,部队领导决定将这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退役37752英雄战机赠送给骆驼当地政府,并授予其‘海空雄鹰’的称号。如今,这架战机就放在我们的校园内。”陈万华的这一节思政课,是该校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植学生红色情怀的一次有益尝试。 各校还采取了数字化方式呈现这些校园红色小景。“我校取名‘立人’,既和宁波市荣誉市民应立人先生有着因缘,更有一种历史的文化内涵和现实的教育价值。”记者扫了立人中学“校史大道”的二维码,学生爽朗清晰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在镇海中学的红色长廊,10位红色人物的浮雕右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师生或参观者通过扫二维码可以收看该校学生的人物宣讲视频,并附有详细的人物事迹简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实现了参观者的自由自主。 打造新时代学校思想教育阵地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儿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出现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表述,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该表述第三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站在儿童成长的角度,为儿童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 镇海区张和祥小学是一所接收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由于生源构成比较复杂、家庭教育相对缺乏,导致儿童尤其是女童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该校抓住“镇红苗”阵地建设的时机,在校园内打造了温馨贴心的“女童保护之家”。这处校园红色小景由一室一廊一角组成,起点是“宪法”雕塑,“一室”为室内阵地,是一个集讲座咨询、互动交流、阅览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一廊”为“女童保护”文化长廊;“一角”为“未成年人保护”户外宣传角,以无声之爱传递法治力量,呵护花蕾、护航成长。 该校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依托妇联、公检法力量,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家长、社工等组成的“花蕾护航”志愿者团队,随时为孩子提供支持。同时,该校每月定期召开私人定制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红燕表示,“女童保护之家”这一校园红色小景,正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自我保护的知识。希望通过“培训+培养+陪伴”三位一体的女童成长引领与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实现对女童的精准化关爱。 在社会思政大课堂中 立德树人 在蛟川中心学校,有一座“镇红苗”雷锋广场。广场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雷锋像浮雕,前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个红色大字。南侧是以雷锋为主要宣传内容的宣传栏,以及与学校志愿服务相关的宣传窗,中间花坛里立有学校志愿服务主题词“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该校于2017年启动全员志愿者行动,先后设立了云龙福利院、青枫社区、西藏南木切乡小学等10家社会服务基地,还建立了星级志愿者考核体系,目前已涌现出一大批星级志愿者和最美志愿者。雷锋广场是该校把全员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全面素养提升与雷锋精神相融合,抓住“镇红苗”阵地建设的时机打造的红色教育阵地,把自然景观、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雷锋广场既是一个有形的德育教育载体,又是一处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红色阵地,将对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师生思想素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镇海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贺军辉说。 无独有偶,该区九龙湖中心学校凭借天然的地域优势,在校内建设了占地4.26亩的“陶耕园”,取“陶行知思想引领下的躬耕乐园”之义。今年,在区教育局“镇红苗”计划的支持下,“陶耕园”及其周边的“陶梓园”逐步完善,成为学校“行思课堂”的重要实践基地。 “陶耕园”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绿色课堂”,该校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四季农作活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眼下,学校正在举行的丰收节游园活动,用到的绝大多数材料是师生在“陶耕园”内种出来的。“这些奖品——芝麻花生糖,是我们自己种出来、并在厨艺教室里加工制作完成的。劳动让我们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该校四年级学生舒曼殊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该校在倾力打造“镇红苗”基地的基础上,发动骨干教师编写了“快乐系列”校本教材,努力打造优质的校本课程,深度落实“行思教育”,让学生在行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 “陶耕园”延伸地带的“陶梓园”,则是该校的“红色课堂”。穿过“清廉池”,走过耕耘长廊,就能抵达红色驿站“陶梓园”。学生可以在“行知轮”上静心阅读,更可以在这个红色室外课堂里浸润自己的思想、感知精神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