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幸福民生

人社服务,让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好


针对各类重点群体,我市推出形式多样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图为我市举行云端招聘活动。

我市深化“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协作机制建设,市县联动接返大批就业人员,同奔共富路。

我市通过培训、比赛等多种举措为技能人才赋能。

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社保卡,正为越来越多宁波人带去便捷服务。

    作为“最大的民生部门”之一,如何让群众办事体验值持续上升,如何让政策走进群众心坎上,如何让一座城市近悦远慕?市人力社保局以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开展“‘红’扬人社,为民先锋”行动,深化推动履责大比拼、实绩大评议、岗位大练兵等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就业创业、助企纾困、人才引育、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服务,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建设。

    

    本版文图 周琼 王晓峰 任社

    

    稳就业,让服务更有“精度”

    今年以来,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各级人社部门推出更有力更精准的服务,前三季度我市新增就业20.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1.78%低位,新增创业实体14.68万家。

    针对重点就业群体,推广数字化应用,落实分级分类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应用对各类重点群体实施帮扶援助累计超37万人(次),整体帮扶指数超90%。通过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131”就业服务,今年以来累计组织专场招聘584场,提供岗位49.12万个次,免费就业服务39.58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12.36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17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覆盖率达100%。

    为了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我市深化“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协作机制建设,市县联动组成55支“小分队”赴安徽、江西、贵州、四川、湖北、河南等13省(市)30多个市(州),通过专列包车等点对点接返1.2万余人,通过线上推送岗位需求12万余个次。同时,不定期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和校企合作对接。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余缺调剂招聘会782场,推出岗位36.6万个次,达成意向4.6万个次。

    据了解,截至10月18日,全市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2.97亿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29亿元、一次性扩岗补助3119.55万元,惠及企业(单位)27.25万家次、各类群体345.9万人次;截至9月16日,累计发放留甬专项补贴和返岗交通补贴3.12亿元、惠及企业超3.3万家次。“我们主动服务、助企纾困,探索‘免申即享’的补贴发放服务模式,让惠企政策待遇享受更加精准直达、方便快捷,应享尽享。”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我市不断创新服务供给,打造“四有”创业服务品牌。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创业沙龙52期、创业集市9期,服务创业者超7000人次,举办的2021-2022中国宁波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吸引300余个优秀市外大学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60余个项目落地宁波。截至9月底,扶持各类实体2.17万余家次;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2亿元。

    针对不断扩大的灵活就业群体,人社部门创新打造“灵活就业在线”应用,推出全国首创、政府引导推动的灵活就业专属普惠保障——“灵活保”,目前已惠及超过5万人。

    

    助才聚,让服务更有“温度”

    今年8月,市人力社保局发给考公落榜者的挽留短信,冲上了微博热搜榜,有收到短信的考生表达了感谢,网民们纷纷跟帖点赞“宁波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一座城市对优秀人才有多么强的吸引力,能否让人获得温暖与幸福感?宁波在各种细节上交了一份暖心服务答卷。

    “把人才还没想到的做到了位,把想到的做到了完美。”这是不少专家对我市人才服务工作的赞叹。据了解,我市在做好专技人才“引育用”文章的同时,力求当好服务的“店小二”,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我市率先出台《专家服务管理办法》,从就医保健、交通出行、休闲健身、助手配备等关键小事入手,完善“八个一”保障措施和20余项人性化举措,建成服务场景106处,辐射宁波、舟山、台州三地,8000多名专家享受一分钱坐公交地铁等服务200万次。同时,帮助他们拓展“朋友圈”,线上建立“领军之家”微信群,线下搭建“领军格物”活动平台,推动知识跨界融合、人才锻炼成长、成果合作转化。

    评价机制是丈量人才含金量的尺度,人社部门推出职称申报指导上门服务,在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职称直评工作,并依托浙江省职称管理服务平台,自建面试答辩系统,首次开启“双系统+双线上”评审方式,保障了疫情防控以来评审工作不延误,评审质量和评审效率不降低。以专技人才业绩档案库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接数据共享平台,共享申报人员的身份、社保、学历、单位以及论文、专利等信息,为专技人才、用人单位、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一网通办”的职称公共服务。

    如何让技能人才持续充电蓄能?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岗前技能培训、项目制培训、线上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16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23.82万人次,累计发放培训补贴2.01亿元。同时,主动根据企业和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组织实施“双百提升工程”、“金蓝领”培养工程、“技能菁英”培育工程,打造全省首家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平台,面向行业紧缺工种及新职业,开展线上技能提升培训,注册学员突破8万人。通过“以赛促练”,开展宁波市“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带动企业行业上万人参与技能比武。组建全市技能大师联盟,实施“万名优师育高徒”培养行动,培养造就一大批企业技能菁英,迅速成长为各行业的能工巧匠。2021年入选培育“浙江大工匠”2名、“浙江杰出工匠”8名、“浙江工匠”75名、“浙江青年工匠”236名,处于全省前列。

    为帮助企业快速挖掘培育“本土”优秀技能人才,我市启动开展“自主评价进企业”宣传活动,编制完成《技能人才评价文件汇编》,深入企业送政策;对宣传走访中企业和技能人才反馈的“不会评”“不会办”等难点和堵点问题,研究编印《宁波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操作手册》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十问十答》6000余册,并设置专员“一对一”为企业精准提供服务。截至9月底,共帮助251家企业成功新增技能等级认定资格,全市累计开展技能人才评价155157人次,发放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109113本,专项能力证书13872本。

    

    强社保,让服务更有“速度”

    远在加拿大的退休老人袁师傅通过微信视频认证的方式,快速办理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家住鄞州咸祥镇的居民张亚芳在镇公共事务中心就能办理参保证明打印;住在海曙区的张阿姨在中国银行社保卡经办服务网点,申请更换了与银行卡同号的社保卡,10分钟就完成了制卡、银行账户激活等手续……

    从“网上办、掌上办”到人社业务“智配直享”,从“基层办、就近办”到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从“快办服务”到市本级人社窗口获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市人社系统积极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以开展“喜迎二十大·暖心服务月”的实际行动展现人社部门“为民先锋”形象。

    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对接政务2.0平台速度,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本级社保事项全部实现网办、掌办。通过宁波人社“智配直享”平台,推动“咨询智服、业务智办、政策智达、待遇智享”落地见效,实现“数据多一步,群众少一步”。其中,“城乡养老待遇申领”“职工退休资格确认”2个社保事项实现政策个性化推送12个批次惠及9.5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延缴登记”事项上线“视频办”试运行。

    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进“社银合作”提质扩面,拓展更多银行网点,推动更多社保、就业、社保卡等高频事项下沉,为企业群众提供“就近可办、多点可办”。会同7家社保卡发卡银行,在全市1377家“社银合作”网点中,设立社保业务“就近办”银行网点286个,可办理职工参保登记、个体劳动者参保登记、城乡居保参保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等10个事项。

    认真贯彻人社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工作要求,立足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业务经办标准,推进职工退休、社保医保参保、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等4个社保领域“一件事”系统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做到“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服务品质,深化人社办事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坚持线上线下服务一体推进、有机融合。2021年,市行政服务中心人社窗口获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民生卡”和群众办事的“智慧卡”,我市不断拓展社保卡的应用服务,推进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地域、跨部门“通用”“通办”。目前,依托这张卡片,可办理民生服务领域的172项相关业务;宁波市民的养老金、失业金等人社待遇和教育、民政等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也已实现进卡发放;在长三角范围内,持社保卡实体卡,已实现定点医院直接刷卡;加载了交通功能的三代社保卡,更是可以实现全国314个城市间的交通互联互通;由宁波起步,依托社保卡“特约商户”模式探索的全国社保卡持卡人同城待遇,更是被时任人社部信息中心负责人定性为社保卡互通应用的“重要一步”。今年9月,联合我市社保卡合作银行,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即时制卡模式,持卡人立等可取,大力推进社保卡服务便利化。

    

    促和谐,让服务更有“宽度”

    “我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你们特意跑到省外帮助我们追回了血汗钱,真是太感谢了。”农民工代表付明向监察员吴迎水送上锦旗时激动地说。原来,在接到这件维权事项后,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服务中心跨省追薪,为付明等3人追回被拖欠的工资23000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多举措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持续擦亮“宁波无欠薪”品牌,深化“安薪在甬”欠薪线索平台推广和应用,实现群众“指尖维权”,问题“码”上反映。上半年共接收欠薪线索1654件,办结1592件,为1613名劳动者追回欠薪金额286.2万。同时,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今年以来,为3960家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体检服务,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2850名;评定宁波市第一批金牌调解组织40家。

    在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培育方面,我市通过上门服务、座谈交流,引导企业积极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打造和谐“放心企业”。推动深化薪酬制度多元化探索,建立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结合、股权激励、利润再分配等多层次体系。推进企业多途径拓展人才培养路径,加强自主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等级认定。鼓励企业构建完善的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困难补助等保障。今年,我市有3家企业喜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荣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