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司法为民 真情为民解忧

宁波法院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海曙法院望春法庭。

宁海法院深甽法庭进村为老年人普法。

余姚法院梁弄法庭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

慈溪市妇儿活动中心“共享法庭”开展调解。

象山法院石浦法庭在渔船上开展巡回审判。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处在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平台。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去年以来积极开展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推动全市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各地人民法庭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和地域优势,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调判结合、诉源治理、数智赋能,建强矛盾纠纷化解“桥头堡”,做到就地调解、就地审判,实现从“被动司法”向“能动司法”转变,从“等案上门”向“就地解纷”转变,从“坐堂审案”向“参与治理”转变,成功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近日,宁波中院、奉化法院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相关做法分别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

    人民法庭如何探索便民利民新举措,用心用情为群众解难题?日前,笔者采访了宁波中院和部分基层法院,与大家分享感人的故事。

    

    “渔港法庭” 不让渔民为海上纠纷犯愁

    

    

    

    不久前的一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晨雾未散,象山法院石浦法庭办案团队和特邀调解员——船老大林某一起踏上渔船,对涉渔劳务纠纷系列案进行调解。

    被告刘某因劳务、借贷、买卖合同等多个纠纷被诉至法院。考虑到案件原被告均为船东,船老大林某在调解时不断从“码头规矩”“行业安稳”等方向引导,承办法官则在一旁适时提出调解建议。一开始,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协议:被告同意在20天内履行付款义务,若不能支付,则按月利率1.2%支付利息。此案得以成功调解。

    这是石浦法庭运用“海上老娘舅”调解机制化解纠纷的一起典型案件。法官针对当地渔民热情豪爽、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借助船老大的威望和话语权,将船老大说理和法官释法相结合,刚柔并济化解当事人心理症结,从而顺利促成纠纷化解。

    石浦法庭地处我国四大著名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辖区石浦镇、鹤浦镇、高塘岛乡共有常住人口约16万,以从事渔业为主。他们频繁出海捕鱼,其独特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和案件的审判执行。

    对此,象山法院石浦法庭结合司法规律与渔业生产规律,逐步形成“渔港法庭”特色审判模式,开通涉渔案件绿色通道,利用伏季休渔期集中受理、审理涉渔案件,45%的案件在休渔期开庭。同时,推动“海上老娘舅”“渔嫂护航团”等解纷资源在渔港“共享法庭”集聚,并深入海岛渔村、渔船码头开展巡回审判,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顺应“潮起潮落”,石浦法庭创新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上的“渔港法庭”,2021年以来,共审结各类涉渔纠纷1610件,平均审理天数30天,同比下降25%。该法庭先后被省高院、市中院评为“模范五好法庭”“特色示范法庭”。

    

    “城郊法庭” 筑牢服务共富“桥头堡”

    

    

    

    “大哥,凭良心说,我照顾爸爸的时候你在哪里?”……日前,在设于奉化区江口街道某拆迁指挥部的司法联络室里,三位亲兄弟就房屋继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一拆迁房屋所有人去世后,三个儿子对继承份额均有异议,由此发生矛盾,工程一时间无法推进。奉化法院江口法庭法官第一时间赶赴这个司法联络室,进行现场调解。

    “法律并没有规定,大儿子继承财产时,一定要分最多。之前盖房时三兄弟一起出力,这份兄弟间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最值得珍惜……”陈法官与村干部一起将法理和情理融合在一起,耐心地进行释法说明,很快继承方案协商一致。三兄弟握手言和,心平气和地走出了司法联络室。

    奉化区江口街道毗邻宁波西枢纽,是奉化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试验田”与“主展区”,城市开发项目较多,于是,联调征迁纠纷、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就成了江口法庭的“必答题”。江口法庭用不变的司法初心,着力打造城郊型“枫桥式人民法庭”。

    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江口法庭通过建立拆迁指挥部“共享法庭”,着力解决城郊征收拆迁、房屋买卖等易发纠纷。2020年以来,累计诉前化解此类纠纷214件,服务保障拆迁项目涉及群众2091户、企业166家。

    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劳务纠纷不时发生。为此,江口法庭联合奉化区人力社保、总工会构建“360”劳动争议化解模式,针对集体讨薪维权案件,提前介入、指导调解,确保查封保全到位、政策解释到位、部门联动到位,畅通外来务工人员诉求表达途径,全力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近年来,江口法庭坚持“共享法庭”、道德庭“两庭共建”,推动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诉源治理成效明显。法庭收案数量自2018年起逐年下降,2022年上半年收案仅308件,不到2017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江口法庭被评为“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省级五星人民法庭”和宁波市“特色示范人民法庭”。

    

    “慈孝文化” 用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

    

    

    “母亲对我有偏见,我就不赡养!”说到自己的母亲,孙某愤愤不平。在这起“母告子”的纠纷中,孙某觉得自己很委屈,母亲向来偏袒女儿,自己身体残疾,家庭本来就困难重重,也没有能力赡养母亲。

    都说家事如天,一起家事案件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面对这起特殊的赡养案,江北法院慈城法庭利用巡回审判车搭建“移动法庭”,来到母子俩的家。

    “我们这里‘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慈城本地人,应该引以为傲,以身作则,去传承和发扬这个优秀文化。”法官用“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循循善诱,温情劝导孙某,母子俩逐渐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同时法官和村干部一起,为他解决家庭困难,送去关爱,用“司法温度”消融纠纷造成的“冰霜”。

    案子审结后,法官还建立家事案件回访档案,不定期看望孙某一家。如今,孙某母亲居住、照料等情况一切安好,儿子也定期上门照看老人,一家人和睦相处。

    在“江南第一古县城”江北区慈城镇,子孝母慈的民风代代相传。设在这里的慈城法庭,积极传承、实践、守护慈孝文化,主动将“慈孝文化”中倡导的孝道、感恩、责任、诚信、友善等理念,运用到家事、邻里纠纷等案件办理中,从而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慈孝文化是一把解开家事、邻里纠纷的金钥匙,可以化解很多家庭矛盾,修复邻里关系。”慈城法庭法官方晓亭说,“在案子的调解中,用慈孝典故教育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晓亭有多年的调解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调解“宝典”。

    另外,慈城法庭依托当地的慈孝文化资源,成立了“慈风孝行调解室”,并推出“一村一调解”工作机制,联合所在村党组织,进一步创新乡村纠纷化解机制,把大量村里纠纷消除在基层。村党支部负责人往往威望较高,化解村民纠纷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快速推动矛盾就地解决。通过法庭和村党组织联手发力,近年来,当地大多数赡养、抚养纠纷,以和解或调解方式得以化解。

    

    

    “家和企合” 各方聚力“快调专调精调”

    

    

    “我们真的过不下去了。”今年5月,王某来到宁海法院西店法庭求助。她和丈夫葛某因孩子教育问题和日积月累的家庭矛盾,感情岌岌可危。西店法庭调解员与西店镇妇联紧密协作,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当事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调解员还专门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在妇联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一场家庭危机得以化解。

    为进一步促成家事纠纷高效解决,近年来,西店法庭专门选聘一名经验丰富的退休妇联干部为专职家事调解员,发挥其熟悉民情等优势,年均调解案件60余件;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出具家事调查报告,为后续裁判提供事实支撑。离婚冷静期制度出台后,法庭专门设立“沁心园”聊吧心理咨询室,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心理疏导。

    今年,西店法庭将家事审判“西店经验”扩展到涉企案件中,升级“家事调解室”为“家和企合工作室”。与商会、检察、税务、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设立“民营企业服务联络站”,借助行业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的力量,共同化解涉企纠纷。自2020年初至2022年6月,共办结涉企案件499件,调解、撤诉371件,调撤率达74.3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迅猛发展,有关纠纷也日益增多。2021年,某物业公司起诉小区住户,要求其支付物业综合服务费、房屋公有部位和公共设施日常维修费等。由于物业纠纷具有涉众性强、标的额小、调解意愿较强等特点,西店法庭“西诉(息诉)工作室”接手案件后,决定采用“调解员+法官”调解模式。承办法官和调解员来到小区实地查看、现场调查,了解到住户拖欠物业费的原因主要为房屋漏水、墙体剥落、公共区域卫生清理不到位等几大问题。同时来到小区,借助业委会力量,组织住户代表与物业公司进行座谈并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制定联合整治计划,28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西店法庭还将该案作为示范性案例,总结办案经验,成功化解类似物业纠纷40余件,案件调撤率达到100%,真正做到“快调、专调、精调”。

    

    数智赋能 让群众就近获得司法服务

    

    

    “法官,我年纪大了,出远门不方便,手机操作又不灵光,这可怎么办?”

    “没事的,老伯,您可以去附近的‘共享法庭’,那里的庭务主任可以帮您操作。”

    近年来,北仑法院柴桥法庭加快数字化建设脚步,聚焦矛盾纠纷高发易发区域和群体,推动建成瑞岩、白峰等36个“共享法庭”点位。通过屏对屏咨询会商、业务指导、司法协助等,累计指导、化解纠纷50余件。

    “果园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土地承包合同续包却成了问题,最近很多果农反映这个问题。”近日,市人大代表通过梁弄镇人大代表第二联络站“共享法庭”向余姚法院梁弄法庭求助。在了解果农需求后,法庭分析问题症结,一方面建议果农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同等条件下优先承包权等有利条款,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法庭”将该类纠纷隐患反馈给相关村镇,建议其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并在处置纠纷时主动作为,切实维护果农权益。

    海曙法院望春法庭则依托“共享法庭”平台努力做好法治传播文章。法庭青年干警组成的“张小花”特色普法志愿者团队,走进村社普及法律知识,以鲜活的案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庭推出的“共享法庭+共享课堂”活动,让3000余名师生参加“云端”公众开放日,在线观看案件庭审录像,法官对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一屏、一线、一终端,宁波法院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共享法庭”建设。目前,在全省35家示范“共享法庭”中,宁波占有5席。

    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共建成“共享法庭”3095家,其中镇街“共享法庭”160家,覆盖率为100%;村社“共享法庭”2708家,覆盖率为98%;另有特设“共享法庭”227家。共配备庭务主任3114名、联系法官(含助理)493名。

    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共享法庭”指导调解23114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9033件,纠纷就地化解率为82.34%;开展网上立案11634件、在线诉讼3101件次、协助执行2386件次;组织普法宣传1531场8.5万余人次、调解培训1022场9470人次,参与其他基层治理工作2765次,在就地化解纠纷、服务基层治理、助力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下一步,宁波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让遍布宁波的3000余家“共享法庭”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开出更加绚丽的法治花朵,结出司法惠民的累累硕果,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钟法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