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伍 慧 通讯员 徐慧琳 “场地宽敞,环境明亮;固定器械区、自由力量区、有氧运动区、球类活动区整齐划一;跑步机、划船器、扩胸器、椭圆运转机等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走进海曙区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蒋玲爱告诉记者,经由“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理事会成员共同协商,在小区居民齐心协力地统筹、整改和打造下,健身房的面貌如今已是焕然一新。 迎凤社区“百姓健身房”位于陈家巷1号二楼右侧,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曾经是个公共车棚,秩序混乱,多处违章搭建,卫生脏乱差,玻璃窗、墙壁等破旧不堪…… “部分居民反映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我们也希望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健身服务。”蒋玲爱说。为此,社区多次召开“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会议,社区居民就如何利用该场地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协商并提出意见建议,最终决定将公共车棚整改成嵌入式社区“百姓健身房”。 “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自己的事情主动参与,‘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这种模式让我们有了共同参与的意识,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协商议事的平台,也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建设和维护小区这个大家庭!”小区居民胡师傅参与了“百姓健身房”建设讨论、整改和打造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小区人口规模为2500户左右,多的近5000户。各个小区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陌生人社会属性较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利益驱动不强,共同治理往往流于形式。”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的模式可以将治理重心进一步下沉到小区,破除地理区域上的空间隔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自2020年9月以来,海曙区民政局开始建立“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将政府、居民群众、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元治理主体串联起来,通过成立小区理事会的方式,横向拓展资源外延,纵向深挖服务内涵,有效破解老旧小区地面裸露、楼道基础设施老化等不少“老小难”问题。 菱池西区作为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楼道灯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在小区自治理事会的牵头下,多方合力让小区31个楼道灯亮了起来,惠及363户居民。经过两年的实践,目前海曙区已建立小区自治站和自治理事会267个,实现城区全覆盖,居民自治服务站极大地撬动了居民自治热情。 今年9月,受第12号台风“梅花”影响,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停课一天,就在不少双职工家庭犯难时,八方“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理事会成员召开线上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小区小朋友的托管问题,将孩子们送至临时搭建起来提供托管服务的“邻里守望”幸福小托管社工站,由社工和志愿者统一照看,解了家长们的燃眉之急。 与传统物业管理方式相比,“邻舍家”居民自治服务站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遇事协商、共同谋划,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的建设中来,邻里间关系变得更加团结、密切、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