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老话中的“吃”

    

    

    桂晓燕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美食王国,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的中国菜,让国人尽享口福,也让老外赞叹不已。与此同时,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还深入影响了国人的语言习惯,以致许多与“吃”无关之事,也可以跟“吃”扯上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宁波老话中这样的“吃”,看看味道怎样哈。

    如今在一个班级里,功课最好的那个学生,叫做“学霸”;而在从前,老宁波喜欢称其为“擦紫杨梅”。因为杨梅的颜色越深,就越甜越好吃,用最深色的“擦紫杨梅”来比喻人,表示最优最佳。杨梅是我们宁波余姚和慈溪的著名特产。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大文豪兼大吃货苏东坡,对杨梅推崇备至。大家知道他赞美过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有一次他在江南品尝到杨梅后,觉得杨梅比荔枝还美味:“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如果某人语言生硬,行为乖张,老爱跟人过不去,老宁波就会说:该人是个“坏吃芋艿头”!宁波奉化生产的芋艿头,也是名闻遐迩的特产。肉质洁白细腻,软糯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一旦发生腐烂,就会变得又硬又涩,难以下咽。老宁波用它来比喻那些难弄的人,不要太有地方特色哦。

    讲话时舌头打了个疙瘩,突然一结巴,叫做“吃螺蛳”;打球时手指被球别了一下,“格”的一声,叫做“吃萝卜干”。

    旧时有一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许多小孩子挨过打。挨打统称“吃生活”。瞧,又是“吃”。

    如果调皮捣蛋,大人就会警告他:“小鬼,你再捣蛋,当心吃栗子!”这里的“吃栗子”,可不是请你吃香香甜甜的糖炒栗子,而是用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栗子”,弹你的脑壳!

    请吃“栗子”比较客气,厉害一些的是请吃“竹笋烤肉”,就是毛竹板子打屁股。看起来像贾宝玉挨他爹暴打,不过绝大多数爹,下手绝不会像贾政那样狠。

    上面两种“请吃”,主要是大人对孩子;还有一种“五伦糕”,又叫做“五棱糕”,“请方”和“吃方”的关系,就不一定了。您猜,“吃五伦糕”什么意思?对了,就是吃巴掌!一巴掌抽过去,脸上显出五个手指印,所以得名“五伦糕”。“五伦”是一个固有名词, “五棱”则指五条棱。

    考试零分,“吃鸭蛋”;两头受气,“吃夹饼”;遭人暗算,“吃闷盘”;碰到泼妇,“吃辣酱”……

    有一种“美食”,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吃过,那就是老师特制的“蛋糕”。某一天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有点灰溜溜。放学回家,被家长察觉了,就问孩子:“今天拨老师打蛋糕啦?”“嗯,吃蛋糕了。”谁都知道,真正的蛋糕味道很好;而被老师批评,味道总不会太好。所以我想,其实这是一句反话,或者说是一种自嘲。老宁波发明这样一句话,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提醒孩子:少犯错,少吃这种“蛋糕”;如果吃了“蛋糕”,一定要注意改正。

    而在妇女身上占点便宜揩点油,叫做“吃豆腐”。历史上一个最有意思的“吃豆腐”故事,记载在汉代刘向的《说苑》一书里。

    话说春秋时期,楚庄王平定了一次叛乱之后,大宴群臣。众人喝到黄昏还未尽兴。于是楚庄王命人点上蜡烛,继续夜宴,还叫自己的爱妃许姬跳舞助兴,并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灭了酒席上的蜡烛。有一个大臣乘着黑暗,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这不就是在大王面前,吃大王爱妃的“豆腐”吗?许姬又惊又羞,用力扯断衣袖,才得以挣脱,并一把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要求点亮蜡烛,查看众人帽缨,以揪出刚才非礼之人。楚庄王听后,却传令先不要点亮蜡烛,并对众人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帽缨摘掉,以便更加痛快地饮酒!”等到每人都摘掉帽缨后,楚庄王才命人点亮蜡烛,君臣继续畅饮,尽欢而散。

    回宫后,许姬怪楚庄王不为她出气。楚庄王说:“我设宴,为的是融洽君臣关系。此人也是酒后失态,情有可原。若追究他的罪责,岂非大杀风景?”许姬这才明白了楚庄王的良苦用心。

    七年后,楚庄王伐晋。一名战将勇猛无比,拼死奋战,大败敌军。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那战将名叫唐蛟。唐蛟不要赏赐,坦承自己就是那次“绝缨之宴”上的失礼之人,如今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是为了报答大王当年不究之恩。

    这就是楚庄王宽以待人、深得人心的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气度和见识,他岂能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从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成就大业。

    宁波老话中的“吃”,令人回味无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