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琴)昨前两天,余姚籍烈士符锦惠亲人四代寻亲不辍的事迹,经宁波日报、甬派及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大家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后人不应忘记他们。 网友“映山红”:近一个世纪,烈士家族终于找到了远离家乡的符锦惠烈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网友“一人全家”:这些革命青年真的很伟大,后人一定要记住他们。 网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革命前辈拿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了先烈! 烈士所在村余姚市朗霞街道天华村的村民也都为有这样一位英雄而自豪。管理符氏宗祠的前符氏社社长符建荣激动地对记者说:“符锦惠烈士是我们全体符氏人的荣耀,符家四代人的念想终于得偿所愿,他的光辉事迹也会激励我们族人在新时代继续奋斗。” 据了解,符锦惠1925年参加革命,生前所在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第2师,时任政治部主任。1933年5月初,他和紫河游击队队长蓝蔚林在广东省紫金县义容镇均安乡黄葛坪炭窑(今紫金县均安村)隐蔽养伤。同年5月5日,符锦惠被叛徒杀害,时年29岁。经符氏后人及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符锦惠同志为烈士。 余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符锦惠是余姚历史上牺牲后追认时间最久的烈士。 那么,烈士追认为何这么艰难? 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负责人孙嘉怿告诉记者,要恢复烈士身份的确非常困难,必须要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包括革命情节、死亡原因等。 她说,符锦惠是她十年来碰到过的第四个认定成功的烈士身份,可想而知有多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年代久远,相关生活交集的人都已离世无法考证;另一方面是战争时期很多战士选择使用化名,尤其是地下工作者会使用多个化名,还常出现为了保密工作销毁材料等现象,最后牺牲时如使用了化名,就无法跟本人对上。 孙嘉怿告诉记者,如果家属同意,她这边的志愿团队愿意陪同烈士家属去符锦惠牺牲的地方一起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