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地名视角看近代宁波社会变迁(之四)

大皎村口的大皎商店

山通曲径的大皎村居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位于鄞州白鹤街道的白鹘桥
(朱晨凯 摄)

    

    

    

    徐雪英 

    

    1937年8月,日本战机首次轰炸宁波栎社机场,宁波陷入战火泥潭。据不完全统计,仅到1941年4月,宁波已遭敌机空袭735架次,投弹2124枚。战火中的宁波平民,伤亡苦难如影随形,随时降临。

    ■大皎毋忘亭:突围战的记忆

    海曙区章水镇有大皎,又名南山。村民主姓杨,先祖杨仁贵于南宋宝庆年间从东钱湖青山迁入。因村前有大皎溪,故名。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驻甬地方军政机关撤到四明山区,在大皎成立“四明山游击区司令部”,组织对敌斗争。为消灭抗日武装,日军同年5月大举进攻大皎。因被军政机关突出重围撤走,日军放火将大皎村变成火海炼狱。大量村民在火海中惨死。

    现村内有“毋忘亭”,记录的便是这段历史。1972年,为建皎口水库,大皎村民迁移他地。迁入南山的那批沿用旧名大皎。2004年行政村调整,大皎、细岭、北山、下塘四村合并成立新的大皎村,至今亦然。

    象山茅洋有日军“华中矿业公司”遗址,地处五狮山主峰北麓,茅洋氟石矿区附近。氟石,俗称萤石,是用作飞机制造的重要化工原料和冶金催化剂。1926年起,茅洋氟石矿一直由当地民企负责开发。日本攻占宁波后,在该地强划矿区,驱赶居民,架设电网,构筑碉堡,开办起华中矿业公司,用各地抓来的中国平民,充当劳工,赤裸裸掠夺氟石矿源。据汉奸励乃鹏1946年供述:在华中矿业公司,丧生的中国劳工约有2700人。现在氟石矿周围仍有“万人坑”“杀人场”、碉堡、住房等遗迹散存。1997年,象山县在该地建成“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以记此难。

    ■四明基督教堂:对抗苦难的力量

    鄞州钟公庙街道有四明基督教堂,以地处四明西路而名。战争降临后,面对伤亡苦难,更多平民选择皈依宗教,希望从宗教中汲取活下去的力量。再加上民国政府与基督教关系密切,因此即使在炮火隆隆的上世纪40年代,基督教仍在宁波发展壮大。

    1937年,基督教传教士在鄞南傅家[土+大+耳]始建布道所。随着战争孤儿的增多,1943年,布道所建孤儿院收容无依无靠的难童。因为归属伯特利教会,故名三星伯特利堂孤儿院。1949年后,孤儿院更名为新村伯特利教堂。1958年,教堂被政府征用。1985年,信徒在慧灯寺买下一间半房子,恢复该教堂,易名为钟公庙慧灯寺基督教堂。1995年,在今华裕路,政府拨地两亩多,重建此教堂,新取名为钟公庙基督教堂。2008年,在四明西路地块,政府又拨地七亩二分,建造最新教堂,名为宁波鄞州四明基督教堂,2014年建成,至今亦然。

    鄞州东钱湖镇有韩岭基督教堂,因地处韩岭村得名,始建于1940年代末。传该教堂由金姓婆婆起头,初期借用民宅集会。1990年代,信徒们购入原韩岭胶木厂,改为教堂后,始用现名。2007年,迁至现址。

    ■永安公墓:战乱中兴起的宁波早期公墓

    鄞州五乡镇宝同村有永安墓园,为宁波早期公墓之一,建于1940年。公墓起源于西方。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侵略者进入我国城市租界,作为一种新式的具有严格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造理念的殡葬建筑——公墓,对近代中国的殡葬文化产生极大冲击。1928年,为解决人地关系及卫生问题,在民国政府推动下,宁波等地颁布公墓规程,推广公墓。可公墓安葬实行起来十分艰难,鲜有人响应。

    随着战火的持续蔓延,贫民和流民数量不断增多,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对不少底层家庭而言,有墓安骨已非易事。在政府及民间助葬机构的推动下,经济适用的公墓终被越来越多的宁波人所接受。

    除永安墓园外,鄞州东钱湖镇的万金、钱湖等公墓,也在这个时期所建。万金公墓地处东钱湖茶亭村,建于1940年。钱湖公墓则位于象坎村,因内设台北宁波同乡会墓园,故又有华侨公墓之称。

    ■白鹘桥、团堧(ruán):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

    鄞州白鹤街道有白鹘桥,地处白鹤新村前塘河上。由6块3米多长的石板铺成,桥栏石上阴刻“白鹘桥”三个大字,护岸用浆砌块石。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现主要为清代建筑风貌。据传在清同治年间,当地村民在这一带发现一只白色的鹘,被视为吉祥物,即用它来命名此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同年9月13日,宁波在江东白鹘桥上举行受降仪式。日军八十九旅团、九十一旅团8530多名官兵缴械投降。侵占宁波的日军投降代表、“浙东联络部”部长草野昌藏签下投降书,白鹘桥成为中日战争历史见证者。

    宁海西店镇有团堧村,东临象山港,村民主姓戴。传戴姓之前,此地已有陈、蒋二姓居住。《戴氏宗谱》记,戴姓先祖起初由福建泉蛙湖,迁居台州温岭南塘村。元至正年间,戴少詹为避纷乱,又卜居至宁海西店堧里。因此处枕山面海,地如团聚,故名团堧。堧,本义为河边地,此处作海边地。

    团堧村东原有一小岛,名东岙,现已与团堧相连,成为一体。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自奉化溪口启程,坐车换轿至团堧,由该岛下象山港,乘“太康”号军舰驰往上海复兴岛,后又远遁台湾。1949年5月25日拂晓,解放军六十五师一九五团和六十四师一九O团在宁波市中心会师,宣告宁波胜利解放。由此,宁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