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网箱。(蒋曼儒 摄) |
|
扫码看视频 |
记 者 董惊鸿 通讯员 蒋则蔚 象山县委报道组 陈光曙 在阳光照射下,象山西沪港海面泛着金光,犹如点点“碎金”镶于其间,从空中俯瞰,一只只橙黄色的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在蔚蓝的海面上纵横交错。 面海靠山,自然环境优美的高泥村,素有“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的美誉。 但谁能想到,当初村子是从10只用铁丝、柴油桶做成的简易网箱“起家”的。 “20多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守着这片海,却不知如何海里淘金。”高泥村原党支部书记严兴国就用这些简易网箱,踏出了全村网箱养殖的第一步。 从此,高泥村的命运就跟网箱养殖牢牢绑在了一起。目前,全村60%的村民从事大黄鱼等海水鱼养殖。 传统木制网箱养殖免不了年久老化,网箱的泡沫浮筒还会给海洋带来污染。“每年一听台风要来,就担惊受怕。强台风过后,总有渔排断裂,鱼苗死得死逃得逃,最多一次损失有50万元。”渔民柴志爱说,那时候大家赚的是“眼前利益”。 这两年,高泥村引进了用“塑胶+碳纤维”环保复合型材料制成的新型网箱。黄避岙乡副乡长张益民说,经评估,新型网箱能抗12级台风,不仅更环保,鱼苗成活率也能提升近10%,使用寿命长达15年。 柴志爱去年承包经营了乡里试点的两个新型网箱,今年又投入55万元,把自家50个6米见方的传统网箱换成了新型环保网箱。 今年台风“梅花”过境,柴志爱一早便赶去查看,新型网箱毫发未损,网箱内的鱼苗游得正欢。反观传统木质泡沫网箱养殖区,海面上遍布泡沫浮筒“残骸”,部分木板被折断。一对比,不少渔民看到了新型网箱的好处,但高昂的改建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面对养殖户的顾虑,张益民给渔民算了3笔账:新型网箱的投入是传统网箱的3倍,但寿命是普通网箱的5倍;使用大规格新型网箱,养出来的大黄鱼体形修长,品质堪比野生大黄鱼,售价也会提高;同时,对海洋生态也更加友好。“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长远账。”张益民的话打消了很多养殖户的顾虑。 为帮助渔民解决融资难题,黄避岙乡预计投入1.6亿元,争取3年内实现海水网箱升级改造全覆盖。渔民可以选择让政府免费升级网箱,日后支付租金;也可以选择自主升级,政府补贴50%费用。目前,全乡已改造完成新型网箱265只。 如今,高泥村又给网箱养殖装上了数字化“翅膀”。“以前天黑时撑着船去网箱养殖区喂食,现在有了智能投饵机,即使人在外地,只需手机一点便可实现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数字化应用,让严兴国见识了科技兴农的效益和效率。 “再过半个月,我们会给网箱换上更耐腐蚀的摄像头,完善网箱水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黄鱼生长繁殖动态,及时防治病害,养殖效益将进一步提升。”谈起智能化网箱养殖,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信心满满。 鱼跃龙门奔康庄。去年,高泥村大黄鱼养殖产值超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养殖户户均年收入逾3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以达到200万元。”朱中华说。 记者手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的高泥村,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收益,而是通过党建统领,借助“渔排说事”“村民说事”等自治模式,做精做靓斑斓海岸IP。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创新养殖模式,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就像当地村民所说的“渔民也能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