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人民政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法治力量激发乡村振兴新气象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监督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朱勤锋 摄)

    

    

    

    

    

    

    记者 张 昊  通讯员 霍元坤 

    

    前 言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颁布施行一年多来,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列为重要监督议题。4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了乡村振兴促进法、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定(合称“一法一条例一决定”)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凝聚推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整体合力,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我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上下联动 创新形式 精准监督

    

    

    

    10月底,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执法检查以乡村振兴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务求实效。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此次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平任组长。按照梳理形成的七大方面56条检查清单,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赴10个区(县、市)开展检查,形成了全市各级人大上下联动、深入宣传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和决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农业农村工委创新形式,会同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宁波大学法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运用“浙里甬人大”对全市2094名人大代表开展问卷调查,组织5个调研团队对30个村2000名农户开展专项问卷调研,对730名各界人士(涵盖人大代表、农业农村干部、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

    据对4094名代表和群众问卷调查,全市乡村振兴总体满意度为82.57%,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满意度为81.76%。

    

    “一法一条例一决定” 贯彻实施成效显著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后认为,近年来,市政府日益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一法一条例一决定”贯彻落实。依法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每年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监督检查和工作年度报告等制度。依法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宁波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及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双强”行动、种业强市等80余项政策措施。依法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把宣传贯彻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列为重要普法任务,利用“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组织涉农法律法规、政策宣讲活动,厚植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氛围。

    “一法一条例一决定”的贯彻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乡村产业升级、城乡发展融合、美丽乡村创建,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落地见效,但对照“一法一条例一决定”要求,我市乡村振兴工作中优先发展理念还需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还明显不足,乡村产业发展还任重道远,城乡融合发展还有待深化,村级集体经济还较为薄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依法持续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工委主任 郑桂春

    

    

    

    

    

    

    分组审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通过“一法一条例一决定”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得到有力实施。但对标党和国家的战略新要求、法律法规的具体硬规定、人民群众的热切高期望,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要树牢“优先”理念,以保证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为重点,掀起示范创建新热潮。把乡村振兴促进法中51处“政府应当”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健全财政优先投入乡村振兴的机制,坚持专项监督与常态监督相结合,依法持续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要强化“问题”意识,以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关键,形成合力发展新机制。推进产业振兴,推动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以县域为单位优化乡村发展,有序推进未来乡村、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运用好人大监督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从“盆景”变“风景”。

    要突出“实效”导向,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城乡共富为目标,发挥政策工具新优势。谋划实施提质增效长效行动,打造教育、体育、数字化等乡村公共服务的时代场景,以创新思维缩小乡村地区差距,统筹翠屏山、四明山区域和南部山区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奉化区滕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傅平均

    

    

    

    

    

    

    宁波要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作示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老百姓最盼望什么、最需要什么,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法规,用好用足现有政策,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要扩大老百姓的增收渠道。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产品往往是增产不增收,我们应该转变思路,做好资源整合,从农产品的物流渠道、销售渠道入手,打通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引进农村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强做大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乡村振兴我应该领这个头。滕头村已在河北阜平、吉林珲春等地设立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分院,传授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我们就是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样板村,把更多村民带动起来、带富起来。

    

    强化人才和引资工作,提升产业发展

    

    

    

    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海曙区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朱升海

    

    更好发挥“一法一条例一决定”在我市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发掘年轻村备干部成为后备力量,从村里走出去的、有干劲有能力的青年人中选拔人才,持续深耕创业沃土,对于涌现出的致富带头人,要持续给予扶持和激励,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建设分拣、冷链、初加工、配送的农产品流通专线,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完善农村商贸基础设施,打造乡镇商业聚集区,拓展新业态新场景。要加强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以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引导工商、社会资本流入乡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同时落实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资本成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市农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周金波

    

    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推进非粮化耕地质量提升与高效利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目前,全市“两非”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要进一步加快落实非粮化耕地改造利用调查和技术攻关,对清理腾退出来的耕地和抛荒耕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复耕复种,统筹利用。二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生态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开展农业排水污染治理,优化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布局和建设。在建立污染源和最终受纳水体的水质响应基础上,从污染物溯源、减排责任落实分配进行定量分析和全过程治理。

    

    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

    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余姚市鼎业渔业专业合作社社长 李建立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用地的保障。农业加工企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者、架起千百万个小型农业经营户与国际国内大市场联系的桥梁,大多属于微利企业。根据目前现行供地政策,与工业企业一样对待,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建议我市相关部门能按照“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要因地制宜,合理布点,鼓励推动农业加工企业增加投入,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形成规模。这对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留住人才,加大农业生产保障力度

    

    

    

    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鄞州区姜山镇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 汪琰斌

    

    要增加农业的配套设施用地,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生产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希望能增加补贴资金,规范补贴标准,加大农业生产保障力度。同时,希望能推出更多配套政策支持,将参与农业“三产”的青年人纳入补贴范围,提高补贴年龄上限,除了“职业农民”、新农匠等培训,对村干部和农业相关从业者、在校大学生等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人才留在宁波。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市人大代表,海曙区鄞江镇悬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嘉辉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突破口,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破解这些难题,要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解决乡村旅游资金投入难问题。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加强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和项目支持,引进高校人才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人才,加强对乡村旅游管理者、镇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