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权章为村民理发。(余建文 摄) |
记者 余建文 深秋的小院里,传出“咔嚓”的剪发声。日前,记者来到奉化溪口镇明溪村村民张权章家时,他正专心致志地为村里一位大姐剪头发。10来分钟后,头发修剪完毕,大姐掏出3枚一元硬币付了理发费,“权章手艺好,人也实诚,大伙都爱找他理发”。 今年75岁的张权章在明溪村一带,是为人所熟知的理发匠。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张权章就为村民理发,而当初定下的“理发男子10元、女子5元”的收费标准,近40年来,从未变过。张权章身形瘦削,说话慢悠悠的,“难得大伙信任,我就要做好服务,从没想过要涨价”。 张权章的理发手艺是家传的,11岁时就跟着当剃头匠的爷爷学理发。后来他参了军,在部队里为战友理发,很是自豪了一把。退伍之后,张权章回到村里,靠做电工、打散工维持生计。明溪村地处深山,离溪口镇区有30多公里,村里的老人乘车去镇上理一次发,得花半天时间,很不方便。张权章就拾起了理发手艺,一来方便村民,同时也能补贴些家用。他的理发铺简单至极,一把电推剪、两把剪刀、一把梳子、一把剃刀,就是全部的“家当”,连电吹风都不用。“山村人理发图个干净清爽,基本没有烫发或做复杂的造型。”老张说,像男子理发要剃须修面,这项老传统,城里的理发店已鲜有见到了。 张权章40多岁的时候,出过一次大事故,不慎被高压电击中头部,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性命算是捡回来了,但也落下了后遗症,身体虚弱,没法干重活,经济也越发拮据。老张目前租了村民一间房子,一个人独居,屋子里陈设十分简单,收拾得却蛮干净,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书法,空闲时拉拉二胡,自得其乐。 村干部应秋玉告诉记者,早几年,张权章每月收入不到千元,又要吃药,日子过得挺难的,但他从未向村里提什么要求。后来村里按规定帮他申请了低保,去年又享受到了政府的困难退役老兵补贴,现在老张每月收入近2000元,生活条件得以好转。 “政府对阿拉老兵介关心,我很感谢,自然也要表示表示”。去年春天,张权章把延续了近40年的理发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变为“男5元,女3元”,降幅近一半。他还把自己的“服务圈”扩大到驻岭、葛竹、壶潭等周边村,有村民需要理发,一个电话,他主动上门服务。碰到春节、国庆等节假日,老张还免费服务,让村民对他更添了一分敬佩。 每年,找张权章来理发的村民有七八百人次,粗略算算,一年多“让利”下来,得少收五六千元钱,这对老张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平时大家照顾我许多,我就这点手艺,做些小奉献是应该的。”张权章说,如今能安享晚年生活,他已经很满足了,“只要身体吃得消,我这个‘流动理发店’会一直开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