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赛带训、导师带徒,我市通过多种途径畅通一线员工技能成长通道。 |
|
以赛带训、导师带徒,我市通过多种途径畅通一线员工技能成长通道。 |
|
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为技能人才打造更大提升空间。 |
|
“技能之星”大赛选拔赛现场。 |
本版文图 周琼 王晓峰 任社 深夜的服装工作室里,史柳军和“一毫米”的误差彻夜奋战,用一丝不苟的匠心擦亮“浙江工匠”的底色;集训基地里,蒋昕桦对各项规则与技巧熟稔于心,准备代表宁波选手第一次站上世界技能大赛正赛的舞台;范武用了10年时间,从一名中专生走到宁波人才最高领奖台,为宁波的汽车产业带来跨越的一步…… 在这座滨海城市里,技能成才的逆袭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近年来,宁波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规模、质量双双提升。截至今年10月,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08.05万,高技能人才数量达69.47万,占比达33.39%,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生力军在这里凝心聚力、拔节生长。 厚植沃土 一场葱茏茂盛的成长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举办前夕,一场特别的出征仪式使得20岁的汽修小将蒋昕桦火了一把。这名宁波技师学院的在读生,作为该项目唯一的中国选手,赴奥地利参加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大赛,和世界顶级技能人才一决高下。他也是宁波迄今为止唯一以正赛身份参加该项大赛的选手。 因中考失利无法就读普高,蒋昕桦曾与许多年轻人一样,有过失意迷茫的阶段。但转到职业教育“新赛道”,反而激发了他在技术技能领域的潜能。通过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钻研苦练,18岁时,他就荣获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随后又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在职业技能道路上实现了个人成长的“弯道超车”。 目前,全市18所技工院校,培养着2.8万名像蒋昕桦这样的年轻学子。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上,技工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这个亮眼的数字,反映出我市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的工作成效。为加快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人力社保局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厚植育才沃土,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携手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格局。全市18所技工院校与70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使技工教育和产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企业里,“师带徒”的新型学徒制也在不断兴起。宁波世纪恒祥自控技术有限公司的“老”师傅胡晓伟,将一腔心血倾注于仪表技改与检维修技术,十年间让公司自动化运维业务年营业额实现了10倍增长。公司开展师徒结对后,他将一身绝活倾囊相授,“传、帮、带”了一批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如今,公司的专业自动化运维人员已从最初的30人增至240人,形成了由胡晓伟领衔的人才梯队,团队成员屡获“浙江青年工匠”“宁波青年工匠”称号,7名徒弟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 围绕临港工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市积极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近3年来,1.8万余名青年人才参与了学徒制培养。各行业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举办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全市340余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均开展技能培训20余万人次。一批批技能新苗茁壮成长,一条条成才之路被打通,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一技之长,让梦想照亮人生新起点。 打造平台 一颗技能新星的升起 “正是这些赛事平台,给了我人生蝶变的机会。”在2022年宁波市“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上,26岁的姜新莲获得了养老护理项目一等奖,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自2018年从高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后,姜新莲便来到宁波,在福龄颐养院当起了实习生。基于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她很快脱颖而出,晋升为院长助理。日常管理800多张床位的她,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经验,曾多次参加省、市护理技能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一颗颗闪亮的技能新星,在这座滨海城市的上空冉冉升起。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竞赛高地,提升“技能宁波”品牌影响力。宁波市“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评选出“技能之星”136名,间接带动各区(县、市)、企业行业上百万人投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在宁波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有100余项,32名选手先后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宁波选手获金牌数居全省第一。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我市积极实施高技能引才集聚计划,连年举办“高洽会”“毕洽会”等大型招聘活动、创新就业实践校企对接大会和“在浙里·甬抱你”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引进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菁英”“双百提升”等计划的培养下,每年200名左右优秀高技能人才还可远赴国(境)外参加技艺技能培训、交流等技能提升项目,在更高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2012年加入吉利汽车研究院的“90后”小伙范武,从一名车间产线工人开始,走上了一条过关斩将的技能升级之路——2017年考取技师,2018年获六西格玛黑带,2020年升中级工程师,2021年考取一级高级技师,2022年获评高级工程师……如今,他已是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资深技师、高级工程师,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更是成为公司的“技术招牌”。在该工作室的协力下,一个个装配难关被攻克,项目研发周期和成本大大缩短。该工作室主导的创新项目,荣获了2021年“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示范级奖和中国质量奖优秀奖。 在宁波,像这样的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有115家,为推进企业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中坚力量。据统计,我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以来,累计带徒近2万人,共取得发明专利2003项,带领企业技术攻关7497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65亿多元。 多元探索 一条晋升通畅的坦途 “从一名小学徒到现在的维保主管,不但待遇提高了,还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省级‘金蓝领’称号,这让我们技术工人的日子有了盼头。”在欣达集团下属公司干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徐旭勋开心地说。 全市8000多台电梯正常运转的背后,正是由徐旭勋所带领的团队负责维护保养。在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后,徐旭勋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到了鄞州区技能人才的红利。如今,他的班子成员已达180人,多名徒弟在市级竞赛上斩获佳绩。作为首批获评鄞州区职业能力等级试点的企业,欣达集团至今已开展6期评定,超200人通过渠道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像徐旭勋这样与企业的“双向赋能”,是我市技能人才成长模式的一个缩影。为拓宽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多元评价,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着力推动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评价标准,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连锁经营管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肯德基宁波分公司开考,这也是该职种的“全省首考”。60多名肯德基店铺经理、区经理参加考试,通过考核的员工今后可“持证上岗”,获得“连锁经营管理师”的职业资质认定。此前,该职种在我市尚有未明确的技能等级认定标准。肯德基宁波分公司率先“吃螃蟹”,申报开展了该项技能等级认定。 “这种自主认定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精准培养所需人才,也能推动更多新职业的开发。”鄞州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着力推进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把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用人单位。目前,已有轿辰、奥克斯、乐歌、世纪恒祥等80多家企业开展了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 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社会人才评价机构、技工院校作为补充,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并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人才认定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在岗位上绽放异彩,走出了一条晋升通畅的坦途。 筑牢保障 一份真金白银的礼遇 最近,象山的夏丽有点忙,曾在浙江省残疾人工匠大赛中荣获裁缝(女装制作)“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的她,今年又被市委人才办认定为“拔尖人才”,可享受县里刚出台的购房补贴。得知这一消息,她连忙递交了购房申请,开始选起了自己心仪的房子。 “我们推行股份激励制度,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实实在在为技术员工谋福利。”宁波爱柯迪集团是江北区率先开展股权激励技术工人的企业,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实打实”地提高了员工薪酬待遇,让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 一次次薪酬体制的改革,一笔笔补贴奖励的发放,都是宁波对技能人才真金白银的礼遇。2021年,我市出台《关于高水平培育新时代宁波工匠队伍的实施意见》,从引、育、留、用等多个维度,打造集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新时代宁波工匠培育体系,为技能人才发展“铺路架桥”。 “十四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培育5名左右宁波大工匠、50名左右宁波杰出工匠、500名左右宁波工匠、1500名宁波青年工匠,最高给予30万元的培育经费支持。对产业所需的紧缺工种,我市实施岗位补贴制度,符合条件的技师、高级技师,每月可获得500元、1000元的岗位补贴,累计补贴3年。高技能人才被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可享受相应人才待遇。获得省级以上技能荣誉的高技能人才,纳入专家管理服务范畴,享受专家慰问、带薪疗休养等相应待遇。此外,高技能人才还有望获评“宁波市杰出人才奖”,至今已有5名顶尖人才获此殊荣,每人享受了60万元的政府奖励。 “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只要有一技之长,日子会越过越好!”宁波马骑顿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批版师史柳军在服装行业磨砺打拼了20多年,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回炉”学习,他提升了技术,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每一个技能“匠星”诞生的背后,都是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在宁波,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被妥善安置、以才论功。人才的源头活水,正为这座城市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