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桑楚 (1916—2011) |
|
位于鄞江镇光溪东路桥弄的徐桑楚故居。(竹潜民 摄) |
|
鄞江陈列馆内的徐桑楚展板。 (竹潜民 摄) |
|
在金鸡百花奖领奖台上,徐桑楚(左五)与《天云山传奇》主创人员合影。 |
|
电影《阿诗玛》剧照。 |
|
一九八○年上映的《庐山恋》,女主角张瑜是徐桑楚推荐给导演黄祖模的。 |
|
徐桑楚力挺的《牧马人》获得巨大成功,朱时茂、丛珊扮演的男女主人公深得观众喜爱。 |
竹潜民 深秋,我来到宁波西部重镇海曙区鄞江镇,寻觅曾长期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徐桑楚在故乡留下的踪迹。在鄞江镇文化站黄女士和原它山堰文保所陈先生的指点下,我在鄞江桥堍的鄞江陈列馆看到了专门记录徐桑楚事迹的展板;在光溪村的光溪东路桥弄,找到了徐桑楚的故居。在老屋前,我与住在周边的乡亲们聊起了这位从鄞江桥走出去的文化名人,缅怀他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之所以来寻觅徐桑楚遗踪,与前不久网上流传的一个关于《阿诗玛》的帖子有关。此帖说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的女主角杨丽坤,因扮演阿诗玛在特殊年代遭到了无端的批判,导致精神不正常,病势很重。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上影厂厂长的徐桑楚得知这一情况后,说:《阿诗玛》是上影厂拍摄的,我们应当对杨丽坤负起责任来。他拍板将杨丽坤从云南调到上影演员剧团,同时将她学外语的丈夫调入上影译制厂。杨丽坤在上海得到很好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度过了相对平静、幸福的晚年。 看了这个帖子,我深受感动,觉得徐桑楚真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厂长,我们应当为这样的优秀领导干部点赞,家乡人民应当知道他的故事和贡献。而徐桑楚12岁时离开宁波到上海求学,对故乡也是念念不忘。2005年关于他的书籍《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出版,第一章的标题就是一句满含深情的话—— 家在浙东鄞江桥 徐桑楚(1916-2011),出生于鄞江北岸光溪村的一个大家庭,原名徐诚炜。樟溪从四明山深处蜿蜒而来,流经可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媲美的著名水利工程它山堰,改称鄞江,滋养着八方乡民。鄞江镇人口稠密、市面繁华,历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徐的祖父开油漆作坊,父亲在上海一家大钟表行当推销商,母亲是它山堰村王家的姑娘。小桑楚少年时代家境不错,6岁进了当地的培才小学求学。谁知好景不长,不久父亲得了血吸虫病,于宁波华美医院过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日见局促。 小桑楚9岁到石碶镇读高小,12岁进省立四中(宁波中学)读初中。比徐桑楚大11岁的大姐徐诚梅毕业于甬江女子中学。她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追求进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志同道合的丈夫是浙江著名的共产党人张秋人(1898-1928)。张是诸暨人,曾在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即与陈独秀等结识,是宁波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秋人在危难中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同年9月29日,张秋人夫妇在杭州西湖边遇到可疑的人,张当即沉着地向妻子交代:“马上回旅店,将文件处理掉。”徐诚梅问:“你怎么办?”张秋人回答:“若情况不妙,我可以跳西湖游泳逃脱。”徐诚梅立即回旅店处理好文件,敌人赶到旅店,但他们不认识徐诚梅,方得以顺利逃脱,到了上海。而张秋人跳入西湖后,陷于淤泥中,不幸被捕,第二年牺牲在浙江监狱。 1928年,徐桑楚转学至上海,得到大姐的照顾,耳濡目染,大姐大姐夫的勇敢、果断、担当精神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桑楚,使他一生受益。1934年,徐桑楚从上海澄衷中学高中毕业,到光明书局当练习生,其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打下了良好的文艺基础,1936年10月,他参加了鲁迅先生丧礼,聆听了宋庆龄等知名人士的演讲。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徐桑楚一度回到家乡鄞江桥,与同学一起编辑《抗日战报》。当年10月,他到武汉找到已在那里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姐,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李克农、钱之光的介绍,于12月初到达延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徐桑楚在延安参加了两期陕北公学的培训,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李富春等中共领导人的报告和课程;1938年8月培训结业后到武汉,加入郭沫若为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演剧第九队,任队长,直接受田汉、夏衍、洪深等领导,同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演剧队名义上是国军政治部所属组织,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主要任务是到抗日第一线慰问抗日将士,动员群众,交结朋友,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徐桑楚率领的演剧九队,在抗战期间,历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还随着远征军司令部到缅甸北部进行慰问演出,与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张发奎、孙立人、卫立煌、蔡廷锴、郑洞国等均有直接接触。1944年年底,徐桑楚从昆明到重庆向南方局文委汇报工作时,与夏衍一起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见到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肯定了演剧队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的指示,演剧队于1946年初夏解散复员,徐桑楚将战友们的去向安排妥当后,下半年与新婚妻子、演剧队的战友张庆芬一起回到阔别8年的故乡鄞江桥,与母亲共度了几个月时光,共享天伦之乐。1947年新年后,徐桑楚根据组织的安排,到上海渔业管理处从事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后,1949年10月初,主持上海文化工作的夏衍、于伶点名徐桑楚到上海文管会电影室报到,接管国民党市党部所属的上海电影实验工场。33岁的徐桑楚从此步入电影界,并奋斗了60年。而前面近30年,按《徐桑楚口述自传》里的说法,那是—— 风风雨雨三十年 上海国营、私营的多家电影制片厂,几经合并、组合,1953年年初正式成立国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徐桑楚任艺术处副处长、编辑处处长等职,主要工作是抓剧本创作。50年代初期,剧作家难以适应新社会的需求,不知怎么创作剧本,一度出现严重的剧本荒,徐桑楚想了很多办法扩大剧本的来源。一是拍戏曲艺术片,戏曲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观众喜闻乐见,上影厂当时就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十五贯》等名剧,票房效果很好;二是改编文学名著,如鲁迅的《祝福》、巴金的《家》、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都是那个时期拍的;三是将有基础的剧本深加工,如历史题材的《李时珍》,是从群众来稿中选出来的,原有基础一般,后在导演沈浮、演员赵丹等共同努力下,拍成了很有影响的名片。军事题材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等,也是经过编剧、导演的反复修改,最后获得成功的。《渡江侦察记》的主角李连长由著名演员孙道临扮演,一开始众人对他心存疑虑。孙道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化修养很高,但没有当过一天兵,能不能演好人民解放军的侦察英雄,连孙道临自己也没有信心。为此,徐桑楚做孙道临的工作,对他说:作为一个很有成就的演员,以前都是演城市小资产阶级,但总有一天要转型演工农兵,那为何不从这一部影片开始呢?接着就安排孙道临到部队体验生活。孙道临很是努力,最后李连长的形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孙道临的成功,鼓励了当时一大批上海的电影明星,使他们敢于扮演工农兵,努力塑造新人形象。 1956年年底,上影分为江南、海燕、天马三个电影制片厂,徐桑楚任海燕厂副厂长,主要工作是协助厂长、著名导演沈浮抓全厂的日常生产管理。经过努力和积累,到1959年前后,电影界的生产力得到爆发,国庆10周年献礼片中出现了一大批好影片,徐桑楚管理的海燕厂,就有郑君里为主导演、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聂耳》,沈浮导演、崔嵬主演的《老兵新传》等名片。后一部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其间海燕厂好片频出,如《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51号兵站》《乔老爷上轿》《枯木逢春》,王文娟、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红楼梦》(与香港合拍)等,老影迷们至今说起来还津津乐道。其中最突出的是《李双双》,1963年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李凖)、最佳女演员(张瑞芳)、最佳男配角(仲星火)等奖项。因李凖没有参加颁奖大会,徐桑楚代领,周恩来总理见到他上台有点惊异,知道原委后,玩笑道:“你以后要再多出些作品,我才允许你上台领奖。” “文革”前风雨不定,经常有运动影响到电影的正常创作。徐桑楚在反右倾运动中被涉及,1964年拍摄的《阿诗玛》卷入其中,其罪名是“爱情至上主义”。让徐桑楚特别痛心的是,杨丽坤主演阿诗玛一事完全是由他操作的,因他对《五朵金花》中的杨丽坤特别欣赏,就推荐给《阿诗玛》的导演刘琼。一切就绪、并已拍了样片之际,传来了周恩来总理的一条指示,说少数民族的影片,要由本民族的演员演本民族的故事,这关系到民族团结的大事。而《阿诗玛》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撒尼族的传说,撒尼族居住在滇东石林一带;杨丽坤虽然也是彝族人,却是滇南普洱一带人,不属于撒尼族这个分支,演阿诗玛并不合适,最好由撒尼族演员来演。怎么办呢?徐桑楚只好请著名演员张瑞芳出马,让她去周总理那里说项。张瑞芳带着样片,到了北京,连声向周总理解释“事先不了解情况嘛”,但总理还是批评了上影厂的做法不利于少数民族内部的团结。这时邓大姐在一旁打圆场,说:“你们不了解情况是事实”,但“现在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我看还是让杨丽坤来演”,不过对杨丽坤要严格要求,说好普通话,不能用配音。周总理这才默认了此事。 正因为如此,一想起杨丽坤后来的不幸遭遇,徐桑楚特别痛心,拨乱反正后决心将杨丽坤呵护起来,并负责到底。 1966年“文革”开始,徐桑楚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晃就是七八年,直到1975年才出来工作,仍然以抓剧本为主,其间为拍摄达式常主演的《难忘的战斗》,他曾回过故乡。“文革”结束,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7月,徐桑楚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 喜打锣鼓重开张 徐桑楚走马上任以后,凭他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指挥电影创作的卓越能力,使上影厂迅速恢复元气,很快进入了黄金时期。其他不说,只要罗列一下他任厂长期间百花奖、金鸡奖获奖影片的名单,就足见当时上影厂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了——先后获得“双奖”最佳影片的有《庐山恋》《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喜盈门》《白蛇传》《牧马人》《咱们的牛百岁》《高山下的花环》《日出》《咱们的退伍兵》《芙蓉镇》等;上影厂演员或上影厂拍摄的影片中获得最佳男女演员的有陈冲、张瑜、达式常、潘虹、张雁、杨在葆、龚雪、严顺开、吕晓禾、刘晓庆、姜文等,另外一些影片,虽然未获得最佳影片奖,但也有口皆碑,如《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苦恼人的笑》《大桥下面》《小街》《城南旧事》等。影片如此优秀,阵容如此强大,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顺畅,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需要有勇气和担当精神。电影《庐山恋》,因写的是国共两党高级将领后代的恋爱故事,当时有人担心会不会违反海峡两岸的有关政策,有人甚至质疑:“与台湾还未三通,你们就想通婚了?”徐桑楚参加了剧本的定稿工作,拍板决定开拍。原本想请另一位女演员演女主人公,徐桑楚在《啊!摇篮》拍摄现场,看到演小保育员的张瑜的一个上马动作,觉得这个女孩子有一种难得的单纯和率真,就将张瑜推荐给导演黄祖模,说“张瑜演这个角色肯定更完美”。果然,张瑜不负众望,一炮打响,很快成了当时的一线明星。 而谢晋拍摄“反思三部曲”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曲折更大一些。《天云山传奇》公映后,一些人认为片中仲星火扮演的角色有丑化领导干部之嫌,后来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旗帜鲜明的支持文章,才扭转了舆论。《牧马人》开拍时,上海电影局有位主要领导对这个题材持有异议,并为此单独向上级作了汇报。此事传开后,一时搞得人心惶惶,远在宁夏拍外景的摄制组甚至停工了十几天。徐桑楚认为上级对此事并未发表正式意见,拍片不能停,他一面将情况向上海市委宣传部汇报,一面赶到祁连山下外景地,与导演谢晋一起安定人心。后在上海市委汪道涵等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将片子顺利拍完。《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谢晋接着又拍摄了《芙蓉镇》,以完整的“反思三部曲”彪炳中国电影史。若没有徐厂长以担当精神力挺《牧马人》,这样一些优秀影片就可能夭折了。 1987年10月,对中国电影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徐桑楚离开了领导岗位,由新生代名导吴贻弓接替他担任上影厂厂长。徐桑楚离休后继续在电影界发挥余热,80岁时还回过鄞江镇,直至2011年因病逝世,享年95岁。 他不是导演,也不是编剧,没有编导过一部影片,但他靠勇敢的担当精神,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口; 他不是演员,也不是摄影美工,银幕字幕中难见他的名字,但他靠难得的责任心,将偌大的一个电影制片厂安排得井井有条,佳片迭出,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个画廊。 在一大批宁波籍电影家中,既有像袁牧之这样担任过中央电影局局长、统领着整个电影界千军万马的“帅才”,也有各级电影行政机构的负责人,成为电影生产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徐桑楚就是其中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最为突出的“将才”。 (注:本文部分资料及照片取自石川编著《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传》,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