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伍慧 通讯员 胡青蓝 在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坐落着一处明清时期江南风格的老宅子,里面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雕刻、门窗、石构件,还有一座以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纯手工打造而成的精美戏台。 这座宅院住着葛招龙一家。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招龙专业从事古戏台、古建筑修复、保护和建造工作20余年。他历时5年倾心打造的作品《人生·戏台》,先后代表宁波市和浙江省参加了“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等文艺展出,获得第八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11年,葛招龙发现古建筑的修复需求越来越多,于是喊上四乡八里的能工巧匠,成立了一支由泥匠、瓦匠、木匠、雕刻匠等组成的古建筑修复队,开始承接各种类型的古建筑修复项目。“我们古建筑修复队的师傅多是老匠人,手艺精湛。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体现他们的价值,又可以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葛招龙告诉记者。 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为后人所熟知,葛招龙夫妻二人在“以旧修旧”、全方位展现老宅原貌的基础上,将这座宅院打造成了一家古典民宿“枫湖庐”,同时在民宿东院专门设立了非遗体验馆。如今,“枫湖庐”已成为小村里最有特色的文艺民宿,并成为2022年度宁波市4家非遗民宿之一。 葛招龙的儿子葛子恒从小耳濡目染,也成了一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作为宁海县五星级乡建艺术家,葛子恒已成父亲的“左膀右臂”。葛招龙团队每承接一个古村落修缮项目,前期都需要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其中大量的图纸设计和数据存储工作,都由葛子恒操盘。“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才是非遗传承的新出路。”葛招龙笑着说。 现如今,夜晚灯火明亮的“枫湖庐”时不时出现这样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父亲在畅想古建筑的修复方案,而儿子在一旁给创意、提建议,一家两代人的讨论滔滔不绝。
|